2010-02-02

    [楼市] 深读1号文件:农民增收拉动内需 调控去地产化

    中央一号文件把支持农民建房作为扩大内需的重大举措。明确提出今年将农民建房作为扩大内需的新内容,并首次提及将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建材下乡,意味着农村建房将成为农村消费新的增长点。 业内人士指出,上周末出台的 .........[详细]

    2010-02-02

    [楼市] 楼市观察:量价齐跌 重庆楼市重现价格战

    今年1月重庆主城区商品房成交量价齐跌 本报讯(首席记者柴伟实习生蓝山)新年第一个月悄然结束,距去年底开始的楼市调控刚好满月。昨日,知名楼市数据机构透露,和去年12月相比,今年1月重庆主城区商品房成交量价齐跌,成交套 .........[详细]

    2010-02-01

    [楼市] 逾五成民众认为住房难将是今年最大烦恼

    “CCTV2009年经济生活大调查”31日在北京发布调查结果。数据显示,54%的中国民众认为住房难将是自己2010年的最大烦恼。 “CCTV经济生活大调查”由央视联合中国国家统计局等共同举办,目前是中国内地规模最大的民间问 .........[详细]

    2010-02-01

    [楼市] 大嘴任志强:应强化房地产的支柱作用!

    由地产中国网主办的“首届地产中国论坛暨2009中国房地产年度红榜颁奖盛典”于昨天(1月31日)下午在国新办报告厅举行,华远集团总裁任志强在“地产改变民生”主题对话中表示,北京去年财政税收增量的50%是因为房地产,没 .........[详细]

    2010-02-01

    [楼市] 干拆迁12年赚900万 前拆迁队长自曝拆迁黑幕

    拆迁队长变身职业钉子户 国家体育场“鸟巢”附近废墟。当陆大任出现的时候,保安走过来跟他打招呼:陆大哥,你好啊,你看,这地方没什么事情了,你到别的地方暖和暖和吧。 陆大任站在一堆砖石水泥瓦砾上,后边是一片枯黄的草地 .........[详细]

    2010-02-01

    [楼市] 楼市政策箭在弦上 房屋买卖成本大增

    对于购房人来说,现在要决定怎么做,完全得看政策。至少在接下来的一段时期内,市场本身是不重要的。诚然,供求关系之类的市场元素支配着价格的长期走向,但在比较短的时期内,由政策环境造成的预期则是决定性的。这次上海“ .........[详细]

    2010-02-01

    [楼市] 2009中国楼市四相之怪:谁为高房价搭台?

    成交量上升带来的房价回升是正常现象,但在09年供求矛盾的推动下,房价被进一步推高,市场与高房价共舞。 成交量不断地放量逐渐改变了市场的供求关系,价格也进入了“回暖”的通道,一线城市的涨幅较为明显,时至年末,大部分 .........[详细]

    2010-02-01

    [楼市] 网友担心物业税成为助涨楼市推手 从房奴变税奴

    开征物业税,网民的期望与顾虑 物业税的身影忽近忽远,倏明倏暗。最新消息是,北京市地税局负责人出席北京市政协小组讨论会时透露,北京最早明年底开征物业税。此后,国税总局有关人士在互联网在线访谈中称,物业税的改革目 .........[详细]

    2010-02-01

    [楼市] 传商品房预售制度将逐步取消 住建部否认

    中国日报网消息:1月23日,广西住建厅称将选择南宁市作为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度的试点城市。多年来备受诟病的商品房预售制度开始再度受到关注。按照惯例,政策在变动之际往往先以试点的形式出现。而住建部方面则称:“取消 .........[详细]

    2010-01-31

    [楼市] 裕川书香府第1月31日开盘,多层均价3680元/平米

    1月31日,位于江北酒圣路以西,宜宾学院对面的裕川 书香府第项目隆重开盘,现场彩旗飘舞,热闹非凡。本次开盘共推出了8栋多层和5栋电梯公寓,近1200套房源,多层房源均价在3680元/平米左右,电梯高层均价在3310元/平米左右,户 .........[详细]

    2010-01-31

    [楼市] 代表析房价上涨原因 市民建议买二套房给全款

    在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省长蒋巨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2010年将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措施包括: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增加中小户型、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房的有效供应,规范房地产市 .........[详细]

    2010-01-31

    [楼市] 住房保障法开始起草 政府保障不力将被究责

    29日,北京市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王振民透露,我国已经开始起草《住房保障法》,明确规定各级政府如对住房保障不力,将面临追究法律责任。 王振民代表介绍,他本人便是《住房保障法》的起草人之一。之所以要在现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