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代衰退难重演
美股自去年4月至今年3月上升,到底是熊市反弹还是另一个牛市开始?目前坊间仍在不断争拗。有了1930年代经验,各国政府正通力合作去防止双衰退来临(即阻止Double-Dip出现)。各国应不会采取1930年代的beggar thy neighbour政策(即透过货币贬值提升自己国家产品出口竞争力,再透过入口关税提升令外国货不易进入本土市场)。今天有了IMF、WTO、G20等国际组织,应有能力阻止全球双衰退出现。
不过,美国银行向私人贷款增长率由2004年最高峰的19%,回落到2007年金融海啸前后的8%,金融海啸后的2008年底增长率更只有2%。去年美国政府推出量化宽松政策后,政府贷款急升,但私人贷款仍然回落。资金从美国流出,不少流向欧洲及东南亚。今年欧猪五国主权债券出事,令资金又回流美国,进一步推高美股。今年4月以后又如何?
经过三十年大量动用信贷,美国消费者已到了彻底消耗的阶段,无论如何刺激亦振作不起来。美国商业部资料显示,5月份零售数字已出现下跌。根据AAII(American Association on Individual Investors)资料,5月份看好者只占30%(4月份41%)、看淡者占51%(4月份34%),此乃5月股市大跌的理由,因不少人加入sell in May行列。索罗斯认为,第二次衰退已开始,世界经济正重演1930年代情况(但我老曹不同意,因为今天各国政府已紧密合作,再非各自为政,应可避免第二次衰退出现,但亦无法大好)。
克林顿时代的美国劳工部长Robert Reich认为,目前是经济大升后的调整,被一般人误认为“双衰退”。不过,美国、英国、爱尔兰、希腊及其他欧洲国家过去十年借贷太多,出现调整十分正常,但不代表另一次衰退出现。
凯恩斯理论可能已到达终点(政府不能发更多的债去医治经济衰退)。今年第一季美国家庭减债2.4%,商界亦没有增加负债,只有政府增加负债4.3% (1929年美国总负债是GDP 185 %;2008年是GDP 364%)。美国今年5月份M其实下降了5%。
过去十年,美国政府透过将利率降至极不合理水平,加上让美元汇价回落刺激经济,这效应到2010年已经消失,之后是否疲不能兴?过去二十年日本透过政府增加开支去支撑经济,到2009年,日本政府负债为GDP的218.6%,是OECD中最高,上周新首相说日本正面临类似希腊的危机。可以说,旧世界中三大经济引擎(美国、欧洲、日本)无一不死火,单靠印钞可顶得多久?欧洲各国正面对主权债券问题,美国同日本仍可挨多少时间?何况美国已经历2000年科网泡沫、2007年金融海啸,虚耗甚巨,又能否受得起第三次打击?
1970年代美国政府缺乏好领袖,令美元汇价狂跌、失业率上升,而油价及金价狂升,直到1980年里根上台,美国才重建国际领导地位。 1990年代日本政府亦进入缺乏领袖的时代,令日本经济陷入二十年衰退。 2000年布什上台后,美国政府再次陷入缺乏领导地位的时代。令人担心的是,2010年欧盟亦陷入四分五裂。
至于香港,自1997年主权回归后同样缺乏领袖,令香港社会搞到一团糟……。无论采用何种制度,最后的决定性因素还是“人”。香港至今仍见不到真正领袖人才出现,担心香港未来经济仍是拖拖拉拉,未能更上一层楼。领袖人才十分重要,所有大企业在建立初期均需要一个拥有领导才能的人,所有国家兴起初期亦是一样(同样理由,一个人的破坏力亦可以十分大)。香港真正的领导人才究竟何时出现?
中国资产泡沫缩小但通胀上升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估计,美国结构性财赤已由2007年占GDP3.1%上升到2010年的9.2%。政府支持房利美及房贷美等半官方机构的贷款,阻止房价下调幅度进一步扩大,但此举令政府负债大增。 1980年代开始美国政府透过刺激房价去振兴消费,令GDP高增长的时代早已结束。至于中国楼市,花旗集团Alan Heap认为,中国房地产只是Slowdown(放缓),不是Meltdown(溶解)。这是中美房地产目前最大分别。
2008年起中国经济进入转型期,人行自去年8月开始抽紧银根,此乃去年8月至今上证指数回落的理由。香港经济1981年进入转型期,至1984年大致上完成,前后共三年。反之,1990年起台湾经济进入转型期,不如香港幸运,香港可受惠于中国改革开放政策,令消费市场、房地产及金融业大幅受惠,但至今台湾经济好也好不了,坏也坏不了。中国内地又如何?今年5月中国出口仍较去年同期升48.4%,面对欧元跌价、工资大升,中国的强劲出口仍可维持多久?例如纺织业已由中国移向越南、巴基斯坦、孟加拉等。
“上海is a city for tomorrow,香港is a city for today,纽约is a city for yesterday”。中国在经济成长过程中必然出现一个泡沫跟一个泡沫,例如股市泡沫及楼市泡沫,情况有如1970年至今的香港,1973年恒生指数曾见1700点,1974年12月低见150点。1981年太古住宅楼价1100元一呎,1983年跌至600元一呎。中国正面对工资急速上升期,未来中国不再是廉价产品供应国。
值得注意的是,中央对房地产态度上改变,将影响未来房价预期,包括贷款优惠政策可能按时到期退出,以及可能出台的物业税及扩大土地供应。从这点看,未来中国楼价将有较长日子稳定期。
另一方面,中国通胀压力仍在上升,发改委公布第二季度水、电、油、天然气价上升,而今年征收资源税如箭在弦,亦将推动资源价格上涨,加上劳动成本亦同步大升。
踏入2010年,中国资产泡沫在缩小,但通胀压力在上升。至于人民币汇率及利率,认为不宜出现太大改动。中国经济转型,除了可参考1981年到1997年香港经济转型期外(当时香港转型期刚好配合内地改革开放及美元利率回落,所以极之成功),亦可参考台湾自1990年起的经济转型期。台股指数由1985年8月3日636点升至1990年2月10日12495点,升幅达十八点六倍(大大超过1974年12月恒指由150点上升至81年7月17日的1810 点、升幅十一倍),较上证指数由2005年6月998点升至07年10月19日的6124点、升幅五点一倍大得多。不过台股指数由1990年高价回落到93年1月9日3135点、跌幅74.9%,亦大于上证指数由2007年10月跌至08年10月31日的1664点、跌幅72.8%。其后台股出现三个上升浪,一直升至1997年4月12日8758点才结束。未来上证指数走势是否如此? 1991年台湾政府提出《实施促进产业升级条例》去推动经济产业转型, 并提出“六年计划”以令台湾制造业达世界先进水平。 2008年底北京政府推出以内需为主的经济,并向市场注入4万亿元人民币资金带动基建项目,情况同1991年台湾政府近似。上证指数由2008年10月31日1664点升至09年8月7日3478点完成第一个上升浪,第二个上升浪估计由今第三季开始(请参考台股1993年至1997年走势)。
1990年代台湾政府协助先进产业发展,主要是电子信息业。中国这次转型,则以消费、房地产及金融业为主。台湾股市自1993年起的上升潮一直维持到1997年,前后共五年;上证指数由2008年11月起步,是否可维持到2013年? 1991年台湾经济转向电子信息产业为主,中国则转向内需为主,因为中国内需市场庞大。 2008年台湾国民党上台后,与北京的关系改善,令台北市楼价升完又升,但今天台北市楼价较上海还便宜,上升空间很大。 2008年下半年我老曹亦去过台北看楼,只是港人在台北置业的手续很繁复而告吹,但台北市楼价仍可看好。
今天一般人只会强调高楼价之害,而不说高楼价之利:一、房地产升值带动各行各业上升。二、政府税收增加,可用于福利开支。三、楼价上升,令市民“身价”上升,增加消费。四、刺激股市上升。
微信扫一扫,去小程序咨询,了解最新销售价格动态
微信扫一扫,加入宜宾买房帮,楼盘动态早知道
三江房产网声明:一切标明来源“三江房产网”或注有"三江房产网"LOGO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宜宾三江房产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许可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三江房产网赞同作者观点。
- 下一篇:楼市新景观:销售暗淡 房租上涨
- 宜宾新接房的业主有福了,免费验房活动再 2018-06-24
- 百人同游宜宾僰王山,抓鸡、寻宝、游山样 2017-06-11
- 楼市叫好?6月宜宾在售楼盘价格及优惠信 2017-06-01
- 评测:80分!宜宾金色领地该不该被看好? 2017-05-15
- 观澜上郡上演“百鸟朝凤”!请速来领票! 2017-05-13
- 新沙盘出炉!小编带你一探山水原著•原香 2017-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