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首页/资讯频道/ 住在宜宾 /杨冬生要求:倾力打造万里长江第一港
记者 张 帆

“要通过打造万里长江第一港,把宜宾的区位优势彰显出来、把宜宾的资源优势彰显出来、把宜宾的产业升级能力彰显出来、把宜宾的发展潜力彰显出来。”

——杨冬生

“万里长江第一城,就要打造万里长江第一港!”6月12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杨冬生率队结束了对浙江宁波港的考察后,对随团的我市相关部门负责人强调。语气坚定有力,掷地有声。同时,他还指出,要通过打造万里长江第一港,把宜宾的区位优势彰显出来、把宜宾的资源优势彰显出来、把宜宾的产业升级能力彰显出来、把宜宾的发展潜力彰显出来。

自去年12月18日挂牌成立的四川宜宾临港经济区,是30年来宜宾最大的一次改革突破。如何充分发挥好宜宾临港经济区的作用,使之成为带动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增长极,成为四川省经济加速发展的新引擎,是市领导在深思的问题。

此次杨冬生书记带队考察宁波,正是站在全局的、长远的、战略的高度,通过学习借鉴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立足自身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好宜宾的优质岸线资源,通过打造万里长江第一港,实现宜宾经济质的飞跃。

“大手笔”制作搭建率先跨越新平台

“要围绕长江这条黄金水道做好临港经济这篇文章。”

——杨冬生

宁波,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地。位于浙江东海岸的宁波港,是我国历史上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和海运中转枢纽,作为中国大陆重点开发建设的四大国际深水中转港之一,在区位、航道水深、岸线资源、陆域依托、发展潜力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是一个集内河港、河口港和海港于一体,大、中、小泊位配套的多功能、综合性的现代化大港。

宜宾,万里长江第一城,南丝绸之路的起点,素有“西南半壁古戎州”的美誉。早在北宋年间就属于一个水运繁华之地,是全省唯一可利用三江岸线和水运优势的城市。

相似的区位优势使得我们可以更好地借鉴宁波的先进经验,合理利用优质资源,加快临港经济开发。

宜宾拥有长江、金沙江、岷江三江天然岸线约589千米,通航里程963.3公里,沿岷江西北而去可至四川乐山,沿金沙江向西南而行可抵云南水富,沿长江东下可达上海。特别是长江合江门以下180千米的港口岸线资源,被交通部誉为自宜昌以上最好的建港岸线。

四川宜宾港腹地需求大,除了宜宾本土资源,还覆盖了攀西、川滇黔结合部乃至陕、甘、藏、青等西部省区,船上运输主要是运输大宗货物,而水运的运输成本很低。宜宾不仅岸线资源丰富,沿江地区涵盖城乡,兼容一二三产业,集聚城镇、港口、铁路、水运、公路,且具有环境容量大、纵深腹地开阔、城镇体系完善、集疏运条件优越、产业承载能力强等综合优势。近年来,通过大力实施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沿江地区已成为宜宾乃至川滇黔结合部发展条件最好、最具活力的区域。

早在去年12月的一次专家论坛上,杨冬生就指出,作为万里长江第一城,宜宾依靠长江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头尾相连,围绕长江这条黄金水道做好临港经济这篇文章,不仅是宜宾发展中作出的重要决定和必然选择,也是四川的需要、西部大开发战略纵深推进的需要。加快临港经济开发,就是进一步依托资源优势,推进宜宾加快发展的战略决策,不仅为宜宾加快建设川滇黔结合部经济强市搭建起更高平台,而且将有力地推动四川长江上游沿江经济带的加快发展,引领川南地区异军突起、率先跨越。

“港城园”互动探求产业调整新途径

“努力把四川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建设成为深化改革的试验区、对外开放的先行区、科学发展的示范区、统筹城乡的带动区。”

——杨冬生

在宁波港集装箱吞吐量居全国第二位的背后,串起的是由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汇成的产业链,带动着运输、仓储、配送、加工等物流产业的发展。

考察了解到,仅在宁波北仑滨海、镇海和沿甬江区域,已初步形成石化、钢铁、机械、造纸、修造船、能源、电子、汽车、服装、家电和信息等12大产业园区。宁波市14个百亿以上的特大项目,其中有10个就分布在临港兴工业带。著名的美国埃索、杜邦,日本三井、三菱,韩国三星等均在宁波开发区投资设立企业。园区经济,为浙江省临港大工业的迅猛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宜宾虽然和宁波有较大的差距,但潜质不凡。作为四川省境内拥有长江黄金水道的港口城市之一,宜宾具有塑造长江沿江经济带发展先例和创新统筹城乡改革发展模式的良好基础,只要我们立足良好的资源禀赋和独特优势,在宜宾建设西部第一大港就不是遥远的事。

四川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不仅仅是个港口,而且是一个经济发展的平台,它将成为调整、优化、提升我市产业结构的一次重大机遇和途径。总的来讲,就是用统筹城乡的办法,港、城、园互动,实施“三群”战略。即依托宜宾丰富的“三江”岸线资源建设港口群;利用沿江地势开阔平坦,交通便利,人力资源富集,城镇支撑力强等优势发展产业群;结合工业化的推进,基础设施水平的提升,建设沿江城镇群。以港兴城、以港兴业、以城促园、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将使集工业园区、港口区、物流区、商贸区、保税区、城镇生活区于一体,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

根据 《四川宜宾港总体规划》,到2010年、2012年、2020年和2030年,宜宾港集装箱规划吞吐能力将分别达到50万标箱、100万标箱、200万标箱和400万标箱。如宁波港为浙江省内陆地区提供经济、便捷的出海通道一样,这是临港经济发展的最大特色、动力和优势。

“千亿元”目标铸就决胜未来新支点

“我们希望到2015年,临港经济开发区能够达到一千个亿的产值。现在还有六年时间,我们要加倍努力。”

——杨冬生

近年来,宁波在众多榜单中排名靠前,是二线城市中的佼佼者,2009年,GDP4214亿元、第二产业2247亿元、第三产业1783亿元、规上工业利润452.7亿元。宁波的中期目标是:到2020年,综合经济实力和城市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成为东北亚航运中心深水枢纽港,华东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物流中心和交通枢纽,浙江省对外开放窗口。由此可见,其发展的重要助推力,就是宁波港。

宜宾未来的发展,同样需要强劲的引擎来推动,而临港经济开发区就是一台大马力的引擎。

市委三届十一次全会提出的“4个千亿”的目标,其中重要一项就是,到2015年,四川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产值达到1000亿元。193平方公里,相当于一座特大城市的版图;而25.9平方公里,比目前宜宾市所有建成区的面积还要大。这两个数据分别是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的规划面积和重点建设范围。市委、市政府领导表示,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不求最大,但一定要搞成最好。目前,我市正以临港工业园区为平台,促进区域间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等生产要素的沟通和交流。科学布局酒类食品、精细化工、机械制造等产业,鼓励高新技术产业、低碳低污染产业、优势骨干企业向临港经济开发区转移;打造沿江现代物流基地,推动沿江临港新城建设,构筑沿江绿色经济走廊,推进临港经济综合保税区建设。按照“一区多园”的架构,2015年,临港经济开发区产值达到1000亿元目标不仅有望实现,而且会成为撬动全市“四个千亿”奋斗目标的有力支点。

宜宾,一块生机勃发的热土;临港经济开发,一个大有作为的舞台。我们有理由相信,宜宾倾全市之力打造的临港经济开发区,在可以预期的将来,必将成为西部发展环境优、增长速度快、产业集聚度高、核心竞争力强的现代化综合经济区和城市新区,成为推动宜宾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引擎。

微信扫一扫,去小程序咨询,了解最新销售价格动态

微信扫一扫,加入宜宾买房帮,楼盘动态早知道

三江房产网声明:一切标明来源“三江房产网”或注有"三江房产网"LOGO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宜宾三江房产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许可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三江房产网赞同作者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