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首页/资讯频道/ 住在宜宾 /宜宾城市幸福感,你有吗?
《中产家庭幸福白皮书》于近日发布,根据调查结果,江苏、四川、福建、重庆四地幸福指数最高,而经济最为发达的深圳、北京、上海、浙江幸福指数最低,成为中产家庭心中“不够幸福”的城市,或者称为“伪幸福”。(据《广州日报》)有人说,在大城市中,“一套房消灭一个中产阶层”的尴尬困境愈发明显,当然谈不上幸福;有人说,在城市里要让普通市民共享城市发展的各种福利,那样才有归属感;有人说,幸福不在于城市的大小,而在于人的心态———

观点

幸福不是毛毛雨

茶客 雷贤君

“幸福不是毛毛雨。”歌曲这么唱,生活大致也是这样。的确,幸福不只是属于中产收入以上家庭的,还有相当部分低收入家庭,很多人辛勤劳动,忘我工作,终年拼搏,除了维持基本生活,很难拥有自己的房子、车子。但是,这些人也有自己的标准———他们的幸福,有可能就是快乐地生活和劳作。

作为一个普通市民,我希望日常必需品不要随意涨价。应该建立与收入相匹配的消费机制,保民生、促发展、谋福祉、享成果。共同富裕的城市是幸福的,贫富悬殊小的城市是幸福的,无阶层分化的城市是幸福的。就城市自身而言,自然环境、交通状况、经济发展速度、文明程度、文化娱乐、消费休闲、医疗卫生水平、教育水平、房价、人情味、治安状况、就业环境、生活便利等具体指标达到一定的程度和满足居民的需求时,就是一座幸福的城市。居民不为出行犯愁,不为安全犯困,不为生活犯难,不为就业犯傻,不为私利犯争;城市繁花似锦、小区鸟语花香、住所窗明几净;交通秩序井然、商铺文明经商、人际关系和谐、建筑错落有致、街道宽敞笔直、环境优雅宜人……这样的城市会让人流连忘返。要实现幸福指数,既需要硬件的投入,也离不开软件的提升。如科学决策、合理分配、市民素质、环境保护等等。

幸福是变量

茶客 邱柏

有人说“知足者常乐”,但我却认为不知足者不一定就不快乐,因为人的性格不一样、定位不同,追求也就各有差异,就像有人喜欢追求结局,有人喜欢追求过程,还有人喜欢追求感觉。因此要用幸福感来衡量一个人的社会感受是非常困难的,除了调查基数的差异之外,最重要的还是调查对象本身的认识差异,调查对象被调查时的喜、怒、哀、乐都将对最终的调查结果产生影响,因而这种所谓的幸福感调查应该是一种现象的表达而不是一个持续规律的体现。同时,调查内容、调查方式的不同也将对幸福感调查的最终结果产生影响。

简单地说,人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但如果要从活得好上来说,那么很多人就会觉得不幸福,这不仅仅是因为人的欲望不断膨胀这一因素,更重要的是现实往往并不是总能让人如愿,也就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道理。

幸福或幸福感应该是一个整体性概念,如果从社会、国家的整体高度进行调查研究,那就不能只针对人或家庭进行,而必须从物价、收入、就医、养老、交通、入学、居住、治安等关系人民群众日常生产生活的细分要素入手,因为笼统的幸福感调查带有刻意回避问题的嫌疑。

从个体感受来说,幸福应该是一种偶尔的感受,而不是幸福感那样的持久表达。特别是随着近几年社会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和超前,生活、工作、学习的压力远远大于以往,诸如高房价、上学难、就医难等经济发展过程中突显出来的新的社会现象,让很多普通公民觉得幸福来得“太不容易”。

看法

房价是“指标”茶客 严敏

幸福不幸福只是一个人的自我感觉,具体到一座城市也同样如此。一座城市是否“幸福”,只有居住在那里的人才知道。

如今城市里的房价比较高,这对一部分市民来讲,压力太大。有的市民买不起,有的成了房奴。说实话,以一般工薪族的工资来算,不吃不喝大概也要十多年才能买到一个小房,还买不起大房。面对超高的房价,蜗居的城市居民会最具幸福感吗?在我看来,房价是一种城市幸福感的“指标”,只要这座城市的房价高不可攀,那就不应该称作“最具幸福感城市”的,即使评上了,也是“被幸福”。

同时,幸福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的环境,城市环境间接反映着管理者的水平和居民的素质。城市变干净了,但很多市民的卫生习惯还不是太好,只有真抓市民对城市环境的满意度,才能提升这个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数。

幸福各人不同 茶客 曹英

什么叫幸福?每个人有不同的回答。一般来说,幸福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主观感受,所谓“幸福指数”,就是衡量这种感受的主观指标,也就是幸福感。幸福感是极其私人的感觉,是相对主观的东西,每个人身上的幸福感参照物都不同,故不能相提并论,如果将其量化,加以评估搞排名,有点滑稽,于人如此于城市亦如此。

其实,幸福只是人们心中的一个感觉,一种心态罢了。就一个城市而言,幸福是集体的,大众化的。在一个城市里,如果只有一个人幸福,别人都不幸福,那这个人也不会幸福。

幸福的创造是一个过程,幸福的追求永无止境。对幸福感的测量更多是一种自我感知。幸福感不是空泛的而是私人化的、具体的,不论一个城市有怎样的优势,地理环境、经济以及政治资源如何,也不论历史是否给城市留下了灿烂的文化,与每一个市民的幸福感最紧密相连的,只是这个城市的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卫生保障、城市建设等民生问题以及法制建设、社会保障等公共安全问题,只有将这些问题解决好,市民才会真真切切地感到幸福。

压力和幸福兼有 茶客 叶润月

宜宾城区,不大。三江两岸,靠几座桥连接。我每天骑自行车上学、放学,看到许多匆忙的身影。包括我在内,很多人都在和时间赛跑!城市,充满了挑战,充满了竞争,充满了压力。

而我们又同样身处在幸福中:遇到挫折时,有老师和同学的慰藉;我们心怀梦想,不甘愿做一只井底之蛙,因此在努力地学习和工作;我们和家人在一起,享受着天伦之乐……压力,只不过是生活中必要的元素,有了它,幸福来得才自然。

幸福其实挺简单 茶客 文翠华

大概因为我想得不多,因此觉得幸福其实挺简单:当我冷的时候,如果有防寒服穿,那我肯定会觉得幸福;当我饿的时候,如果有泡面吃,那我还是会觉得幸福;当我面带微笑地招呼别人,同时又得到一个甜甜应答的时候,我会幸福得不知如何是好……

一个人幸不幸福完全是心态使然。有的人明明很有钱,却为小菜买得比别人贵而生气;有的人很有学问,但老是要为不争气的儿女烦恼。到底怎样才能拥有幸福呢?

命运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

有个比喻,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能种下快乐,自然就会收获幸福。一个人如果能真正懂得知足常乐的话,他(她)一定会幸福的。

言论

别让城市幸福感泡沫化

茶客 刘兴伟

幸福本应是民众的一种主观感受,如今却越来越多地成为一种评价城市的民生指数。《中产家庭幸福白皮书》这样的调查,“伪幸福”三个字颇为引人深思。按说,民众感到了幸福就是幸福,没感到幸福就是不幸福,何谈“伪幸福”?或许是因为这里面存在一个预设的前提———即人们普遍认为:生活在大都市中的中产阶层应该很幸福。

为什么会有这种预设呢?一方面,北京、上海、深圳这些城市是我国城市化发展的顶端,在城乡二元经济中占强势地位,生活在全国最发达大城市的中产家庭有什么理由“不幸福”呢?另一方面,这些家庭相对来讲生活更有保障,有什么理由不幸福呢?

在这种预设的前提下,大城市的幸福感便有可能被高估,甚至有些泡沫化了。当农民工盖了一座漂亮的房子,他们可能不会觉得自己幸福,但是他们觉得能够住在这所房子里的人一定很幸福,这是一种对幸福的心理参照系。但是这个心理参照系也被高估了,因为住在里面的人也不一定都觉得幸福。因为,有些人认为,他们从高速城市化的进程中获得的城市福利并不足以支撑他们的幸福感。

从一定程度上讲,城市化的进程暗含着“藏富于民”的意味,但是在大城市中,“一套房消灭一个中产阶层”的尴尬困境却愈发明显。房屋、医疗、教育等方面保障的不足,降低了中产阶层的文化消费能力,在这样的保障压力下,幸福自然也就打了折扣。

理论和现实之间往往容易出现悖论,确实,城市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了,但却没能让人变得更加幸福。可让生活更美好的城市,本应提供给市民的幸福感去了哪里呢?

其实,生活的美好并没有凭空消失,而是被凝结成了城市的发展速度、漂亮的指标、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而当这些“美好”并不能完全落实到每一个个体的身上时,他们便感觉不到幸福。因此,我们不能否认大城市的高速发展会给中产阶层以更多的发展机会和追逐梦想的理由,但要想挤出幸福感的泡沫,最终还是要让市民们共享城市发展的各种福利,只有那样,大都市的中产家庭距离幸福也就不再遥远了。

微信扫一扫,去小程序咨询,了解最新销售价格动态

微信扫一扫,加入宜宾买房帮,楼盘动态早知道

三江房产网声明:一切标明来源“三江房产网”或注有"三江房产网"LOGO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宜宾三江房产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许可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三江房产网赞同作者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