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首页/资讯频道/ 住在宜宾 /宜宾2014国民经济发展情况及2015计划草案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全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5年计划草案,请予审查,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4年,面对更加复杂严峻的宏观形势和经济持续下行的压力,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监督、法律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下,全市上下深入实施“2365”发展战略,紧扣“产业转型、创新发展”的总体取向和“稳位求效、创新求进”的工作要求,始终保持发展定力,攻坚克难、奋发有为,着力止滑转型稳增长,深化改革添动力,保障民生促和谐,全市经济逐季回升、稳中有进,实现了止滑稳位。

(一)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综合施策稳增长。在全省率先出台投资、工业经济、农业农村经济、财政税收、促进消费、新型城镇化、民营经济等七个六条稳增长措施,认真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和深层次矛盾,推动经济止滑回升稳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完成:

——地区生产总值1443.81亿元、继续居全省第四位,增长8.0%。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2%,总量继续居全省第三位。

——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占GDP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30.3亿元、居全省第五位(提升一位),增长20.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1.7亿元、继续居全省第四位,增长13%。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05.6亿元、继续居全省第四位,增长8.9%。其中税收收入75.59亿元、继续居全省第二位,占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71.58%。

——城镇化率预计提高2个百分点。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99元,增长10%。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831元,增长11.6%。

——城镇新增就业6.8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8%。

——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上涨1.5%,比全省低0.1个百分点。

——单位GDP能耗预计下降5.5%,为“十二五”以来最大下降幅度。

——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排放量预计分别削减2.37%、2.45%、6.0%、10.0%。

(二)投资保持较快增长

实施项目推进战略,坚持把稳投资作为稳增长的关键。重大项目推进成效明显,全市有5个项目列入全省50个重点推进项目、5个项目列入全省100个重点支持项目,全市前三类重点项目143个,完成投资350.7亿元。向家坝水电站全部8台机组发电,全省首个生物质发电项目在江安并网发电,溪洛渡—浙西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投运,页岩气开发完成投资22亿元;宜叙高速、宜昭高速、绕城高速西段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宜毕、宜攀高速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成贵铁路全面开工建设、完成投资30.5亿元,成功组建川南城际铁路公司、内自宜城际铁路前期工作扎实推进,宜宾机场迁建试验段加快推进,宜宾港志城作业区重大件泊位投入试运行、散货泊位前期工作顺利推进;天竹竹纤维、恒旭新型墙材科技研发与生产、纬络新技术纱线生产线等项目竣工投产,金川电子万吨磁性材料元器件技改、丝丽雅超细旦生物质纤维产业化、江安德康30万头生猪产业化等项目加快推进,中核建中新厂址搬迁扩能项目开工建设。向家坝灌区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通过复审评估,王家沟、新坝、东山、龙滚滩、蟠龙湖、后沟、漂水岩等水利工程加快建设。储备2015年拟实施的投资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500多个,总投资超过5000亿元。

(三)产业转型初见成效

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工业转型步伐加快。推动名优白酒加快调整创新营销模式,白酒行业实现了止滑回稳,五粮液品牌价值735.8亿元;深入推进煤炭行业整顿关闭和兼并重组,长宁区块页岩气建成产能2.77亿立方米,预计增长18%;重大机械装备制造基地发展势头较好,预计增长12.5%;绿色食品精深加工、新型化工轻纺建材平稳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新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21家、创建高新技术企业10家;预计“六大基地”规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上工业的比重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新创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户、省级6户、市级5户,全市国、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达73户,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通过验收,全国创新型试点城市创建工作有序推进。大力推进产业园区建设发展,启动四川长江工业园规划建设,五粮液产业园区通过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复核,翠屏区和高县签订共建飞地园区框架协议,全市产业园区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370亿元,增长9.5%。

服务业加快发展。长江上游商贸物流中心建设成效明显,西南轻工博览城、唐人财富中心、莱茵春天等相继投入使用;成功举办早茶节、川滇黔渝藏旅游产品交易会、川滇黔渝首届采购商大会、中国白酒文化节等大型促销活动;我市被确立为全省七个二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和全省六个重点物流地区之一,临港物流园区被列为全省“四带”重点物流园区,宜宾港入围全国首批进口粮食指定口岸名单,保税物流中心(B型)基本建成,宜宾港集装箱吞吐量12.03万标箱、增长99%。川南城市群金融中心建设有序推进,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686.4亿元、比年初增长7.1%,各项贷款余额903.8亿元、比年初增长18.6%,农村信用社改制完成,市商业银行第二轮增资扩股基本完成,成都银行宜宾分行、五粮液集团财务公司、国泰君安证券宜宾营业部开业运营,保险、咨询、中介、电子商务加快发展。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快速推进,预计全年旅游业总收入256.05亿元,增长22.7%。

围绕“一个取向、三大提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农业农村经济稳中向好。粮食产量增长1.65%,茶叶、蚕茧产量均居全省第二位,粮油、畜禽、林竹、果蔬、水产等特色优势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有效提升。国家农业科技园规划建设有序推进。建成现代农业万亩示范区16个、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39个、万亩林亿元钱示范区10个,建设高标准农田15.63万亩,推广测土配方施肥255万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培育壮大,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41户,新增亿元龙头企业5户、10亿元龙头企业4户;农民合作组织2988个,家庭农场536个,种养大户2.3万户。

(四)城乡统筹有序推进

实施城乡统筹战略,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城市总体规划首次通过省政府正式批准,编制完成中心城区控规、城市设计、专项规划14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报省政府待审查批准,编制完成全市重点镇总规、控规。

城乡建设改造进展迅速,预计完成城乡建设投资360亿元,新增建成区面积20平方公里,建筑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南部新区、岷江新区、临港新区、南溪新区、金沙新区、李庄新区等区域开发建设加快推进,银龙广场、东方时代广场、滨江尚都—医药健康产业园主体工程完工,三江口南岸区域城市基础设施、环长江旅游景观大道、中心城区南北出入口改造提升工程、西南机械装备贸易城等加快建设,城市道路黑化及人行道铺装改造工程有序推进。

县域经济持续发展,预计8个县(区)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7个县(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超过5亿元。筠连县、珙县、屏山县成为新增扩权强县试点县和少数民族地区待遇县。城乡一体化建设加快推进,全市12个省级“百镇建设行动”试点镇建设顺利开展,启动市级试点小城镇建设,124个省级新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面完成,新建、改建通村公路2200公里。初步建成新村418个、新农村综合体21个、幸福美丽新村示范村67个。

扎实推进城市十大治理工程,拆除中心城区违法建筑12.3万平方米、大型户外广告97处,城市照明设施升级改造推进顺利,地下管网、农贸市场、停车场建设加快。中心城区新增1条公交线路、80辆公交车、200辆出租车,投放3910辆免费公共自行车。城市管理数字化、网格化、精细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省级园林城市创建工作通过考评验收,全国卫生城市、国家级园林城市创建工作有序推进,长宁县城通过全国卫生县城复检验收。

(五)改革开放深入推进

实施环境兴市战略,深化改革取得积极进展。梳理出169条先行先试的改革举措。全面推行并联审批,行政审批项目从原有216项减少到91项,减少58%,为全省保留行政审批项目最少的市州之一。进一步简政放权,除跨县(区)或需要市统筹平衡资金以及国家、省有明确规定的外,其余项目审批核准权限一律下放至县(区)。扩权强县、扩权强镇改革扎实推进。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电子招投标和政府信息公开标准化建设全面完成。户籍制度、农村产权制度、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用地制度和农村金融创新“五项改革”不断推进并取得新成效。积极开展先行先试,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临港开发区发展的意见》,着力打造产业港、创新港、开放港。在全省率先开展PPP试点,成功签约项目6个、总投资26.51亿元,居全省首位。有序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推进营改增扩大试点工作。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改革稳步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预计实现增加值850亿元,占GDP比重58%,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成效明显,新增企业4976户,增长48.3%。

对内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全年共履约市外项目889个,实现到位市外资金725.4亿元,增长14.7%。在第十五届西博会上成功签约项目238个,签约金额1096.5亿元。区域合作进一步加强,深入推进与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川滇黔等地区的区域合作,川南经济区一体化建设加快推进。新增青岛、厦门航班,可直航14个城市。引导扩大特色产品出口,茶叶出口占全省的60%以上,预计外贸进出口总额8.89亿美元,利用外资5000万美元、增长10%。

(六)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

大力推进民生工程建设。全市民生工程投入99.7亿元,“九大民生工程”及18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全市各类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412万人次,建立起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和大病保险制度,全面提高了社保待遇水平。新建城市和农村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06个、农村互助养老设施114个,市强制医疗所、市儿童福利院、市康复医院建成投用,市福利院迁建顺利推进。全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争取国开行60亿元贷款(居全省第一)用于棚户区改造,新开工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2.54万套,基本建成1.28万套。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解决38.39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深入实施乌蒙山片区扶贫攻坚规划,全市8.65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双河“4·25”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程基本完工,编制完成《宜宾市向家坝水电站移民后续扶持发展规划》。全面启动全市“宽带乡村”惠民工程,屏山、珙县、兴文、高县4个县纳入国家“宽带乡村”首批试点范围。支援甘孜州雅江县和新龙县经济社会发展项目17个、投资5000万元。

社会事业发展取得新成效。农村义务教育“四大工程”完成投资17.3亿元,翠屏区、南溪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新一轮国家评估认定;高考本科上线人数连续9年增长,重点本科上线增长40%;职业教育加快发展,成立了矿山、汽车职教集团;学前教育、高等教育、特殊教育稳步推进,出台加快宜宾高等教育发展实施意见,民办教育健康发展。体育设施不断完善,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高质量承办四川省第十四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四川省十二届运动会上取得历史最好成绩、列全省第三名。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全面实施分级诊疗制度,启动了乡村医生契约服务,医疗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新农合参合率达99.45%,长江国际医养中心、市二医院临港医院等项目稳步推进;率先驰援鲁甸地震灾区,完成收治33名地震伤员任务。落实单独二孩政策。市广电中心即将投用,建成一批示范乡镇文化站、幸福美丽新村(社区)文化院坝、示范农家书屋和公共电子阅报屏,市区和县城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基本完成。

社会治理取得新进展。创新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实现全覆盖。深化“平安宜宾”建设。开展全国青少年权益维护创新试点和省级特殊人群服务管理改革综合试点。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妥善处置“5·12”公交车纵火案。

节能减排取得新突破。治污减排扎实推进,全市6大干法水泥厂和两大电厂降氮脱硝工程建成投运,纳入国家减排责任书的3个工程治理项目、纳入省级减排责任书的2个关闭项目和27个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全面完成。中心城区环境质量状况良好。三江流域宜宾段水质达Ⅲ类水质标准。生态巿创建工作位列全省前茅,江安县、南溪区通过省级生态县(区)验收,创建国家和省级生态镇(乡)41个;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稳步推进,全市森林覆盖率43.5%。

对照2014年全年预期目标,全市投资、消费、就业、城乡居民收入、CPI、节能减排、人口自然增长率、旅游等多数指标完成较好,预计能够实现预期目标;受白酒市场深度调整等影响,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等指标与预期目标有一定差距,分别比年初预期目标低1.9和3个百分点。如果剔除白酒的影响,预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5%以上,全市GDP可以增长10.5%左右。

总体来看,2014年全市经济止滑回升、稳中有进,总量继续居全省第四位、在川南城市群中领先,这是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和我市经济面临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与当前特殊困难交织的情况下,全市人民共同努力取得的,实属不易,应当倍加珍惜。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经济新常态下,全市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经济下行的压力仍然很大。一是白酒、化工、煤炭等传统行业仍在深度调整,新旧经济增长点转换“青黄不接”。二是投资需求增长后劲减弱,居民扩大消费动力不强,外贸增长乏力,有效需求“内疲外软”。三是要素瓶颈制约加剧,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局部债务风险不可低估,招商引资难度增大,财政收入增速回落等短期问题与长期困难“相互交织”。

微信扫一扫,去小程序咨询,了解最新销售价格动态

微信扫一扫,加入宜宾买房帮,楼盘动态早知道

三江房产网声明:一切标明来源“三江房产网”或注有"三江房产网"LOGO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宜宾三江房产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许可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三江房产网赞同作者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