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房屋是如何通过验收的?老师们在静站抗议后,得到县领导明确表态:绝不拿老师利益当儿戏。
新房成了问题房
2008年11月25日早上,筠连中学年轻教师林珂像往常一样,早早来到教室给她班上的学生上早自习。等她上完一节正课回到教师办公室后,突然听到,学校有部分老师暂时停止了讲课。在学校还未装修好的大门前,林珂看到几十名老师围在一起议论纷纷,对于所教年级学生,老师们很快达成一致:让学生们在教室里自习。
事情的起因,林珂隐约听出是由于三幢教师住宅楼出现质量问题,老师们的正当诉求一开始没有得到重视,继而引发了这场“自习”风波。“自习课”一直延续到11月26日下午,县委主要领导出面表示会妥善处理此事之后。
“这个房子耗尽了我们很多老师大半辈子的积蓄,寄托了漫长的等待和太多的期望,”2008年11月28日中午,在筠连县城一僻静的茶馆,有着10多年教龄的郑卫东用这样的字句对本刊记者说到。
郑卫东提到,在2005年下半年,学校为解决部分老师住房问题,准备以“教师工作用房”的名义修建三幢住宅楼,并以此搭上了最后一班“集资建房”的班车。
办好所有手续后,在2006年6月的工程修建招投标过程中,宜宾市戎伦建筑安装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戎伦建司)以398元∕m2的最低价竞得了标的。这个价格,与2006年筠连县城商品房普遍已是八九百元一平方米比较,肯定算得上是“福利房”。虽然说这种“工作用房”没有双证,但可以“世代居住、内部转让”的住房还是让老师们满心欢喜的把第一批1.5万元集资款交到学校。
修建:临时加价
与郑卫东同行的梁学才也是购买“福利”房的老师之一,心直口快的梁老师对郑卫东所说的“漫长的等待”做了注解:“2006年6月29日就签定了修建协议,但施工方进场完成地基后,就刚好遇到2006年下半年建筑材料涨价的背景。于是,一场施工方单方面要求‘加价’的风波开始上演。”
对于这次“加价”,大多数老师一开始采取了坚决抵制的态度,熟悉法律条文的梁学才认为施工方有单方面“毁约”的嫌疑:“竞标时把标的压得很低,成功后再找借口涨价”。一方是老师们不愿意多出冤枉钱,而另一方是建筑商面临修下去要亏本的预期状况,双方的矛盾以施工队撤出工地现场告一段落。
面对施工方几个月的“停工”行为,老师们也想过派代表与建筑方谈判,但被学校阻止了,郑卫东在复述学校领导讲话时这样说到:“如果我们重起炉灶修建的话,损失会更大。”为此,校方劝慰老师,以当时县城不断上涨的商品房价格来印证提价的“合理性”。在校方多次做思想工作后,懂理的老师们选择了“妥协”,并最终按照学校与建筑商达成的协议,每户多交6000元房款,学校最终追加了60万工程材料款。
据记者从修建过筠连中学教学楼工程的一位项目经理处了解到,2006年下半年,正值筠连中学“大兴土木”之时,那时修建学生教学楼的中标价大多在500元以上,这位业内人士评价说:“戎伦建司如果当时继续以398元∕m2的价格修建住房的话,注定是要亏本的。”
就这样,一份加价协议于2007年5月11日正式签定。随后,建筑公司得以继续进场施工。
外行的“教师监理”
“正是由于学校采取‘靖绥’政策,让建筑商有恃无恐,也对学校领导的威信产生了不良影响,”郑卫东这样说到:“130平米和150平米两种规格的住房,就凭领导几句话,我们每户就要在合同外多付建筑商6000元不等的费用,大家心里肯定都不怎么服气。”
当时,意见归意见,每天上班时看着属于自己居住的房子慢慢修起来时,梁学才的心情和其他老师一样:“激动中满怀期待”。
按照学校修建住房的惯例,一般会安排一到两名教师负责现场监督施工质量,回忆起“教师当监理”的场景,业主之一的蒋文静老师这样说到:“最早安排现场负责的一名老师,对建筑行业有些了解,他每天坚持做监理日记,但毕竟不是专业人士,对施工方如何处理一些关键问题几乎无法做出正确判断。后来因为某种原因被更换后,就少有听到有关于建房监理方面的消息了。”
对工地上现场监理公司的专业技术人员,采访中的几名老师均表示不知道其工作状况,只知道他们对学校负责,以蒋文静的原话:“少有看到监理公司的人。”
很多老师同时说到,就在工程施工中途,“现浇板里用钢筋的设计要求被施工方变更为使用冷轧扭,这种工程设计变更大多数老师并不知情。”
这一点,在记者采访筠连中学校长周德书时得到证实,周校长表示,由于和施工方在增加工程材料款的问题上出现分歧,最终在要求施工方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学校行政会同意施工方将现浇板里用钢筋的设计换成了冷轧扭,这件事情确实没有在教师大会上宣布。
没有见到的验收报告
2008年8月,三幢气派的住宅楼终于拔地而起。9月份,筠连县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及相关部门对这三幢住宅楼进行了竣工验收。
周德书告诉记者,他本人和几名校领导在此次集资房中也购买有住房,同时他也承认筠连当地质监部门出具了“验收合格”的报告,不过由于一些枝节问题,正式的合格证书还没有下发到学校。
为此,记者于2008年12月1日下午多次致电筠连县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接电话的同志再三表明自己不是该站员工,该站工作人员全部开会去了,记者留下电话号码请他转告,可直到发稿之时仍未有回音。
而对此后与当地质监部门迥然不同的住房检验报告,周德书则认为主要是县里的技术检测设备比较落后,无法达到检测要求。
凭借当地“权威”部门的质量认定,让部分老师开始放心投入几万元不等的装修费,准备营造一个舒适的家庭环境。虽然此前有人反映,新房子墙面水泥严重不足:“用手一抹就能糊一手泥沙”,但这些问题还是没有得到学校的重视.
梁学才的新房是几十家已开始装修的住户之一,装修过程中最让梁学才郁闷的是,由于他家的墙面质量太差,装修公司在权衡以后,怕做乳胶漆会影响到该公司的知名度,主动提出墙面采用钢化处理来过渡。“装修公司还很有职业道德,宁可少从我包包里拿钱也不愿意把牌子抹黑。”梁学才如此自嘲到。
陆续有来自装修公司对房屋质量的反映,老师们开始坐不住了,要求有资质的鉴定单位来鉴定房屋质量的呼声越来越高。这次,学校终于同意了老师们的意见。2008年10月17日到10月30日,重庆市建设工程质量检验测试中心受筠连中学委托,到现场对1号、2号、3号楼进行了检测。
“检测的结果触目惊心,”蒋文静这样形容到:“三幢楼的检测状况大同小异,以3号楼为例,重庆测试中心的鉴定结论是筠连中学教师住宅楼3号楼上部主体结构施工质量不完全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其中‘混凝土强度等级不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现浇板构件安全性不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这些字眼让我们这些住户非常紧张。”
2008年11月28日下午,在筠连中学的校园里,记者看到了这三幢“有问题”的教师用房,与“靓丽”外表不协调的是,内部墙面到处被敲得东一块、西一块,这些被敲过的墙面旁无一例外的都注有“返工处理”的字样。
爆发源于累积
拿到权威的鉴定结论后,教师们开始按捺不住要求学校向施工方要个说法。在11月24日下午的学校行政办公会上,一部分教师带头“越级”向参会的学校领导提出房屋质量问题的疑问,并想得到一个说法。结果这次会议最终以不欢而散而告终,因为学校要求教师推选几名代表参加行政会的建议遭到老师们的抵制,并且在这次会议上校方也未拿出任何实质性的方案来。
“我们不用派代表,我们自己代表自己。”在讲到老师这一行为时,郑卫东这样说到:“不管是即将退休还是刚参加工作不久的老师,都望着这批教师工作用房来完成一个梦想。而今,承载了太多期望的装修已经临近尾声或已经竣工,新房却被告知主体结构不合格,多年的期盼转眼间变成巨大的失望,教师们怎么能不痛心疾首、义愤填膺呢?”
就这样,11月25日早上,出现了文中最开始的一幕。老师们拉出“要房子要安全,反贪腐救筠中”的横幅,在一份张贴在现场的“宣传单”上,列明了教师们的要求:“合同、验收合格证、施工图在哪里?设计图在哪里?双倍赔偿集资建房款,装修部分原价赔偿,严厉追究相关责任人。”
“应当承认,政府在这起事件中反应速度是非常快的,”梁学才这样告诉记者:“从县规建局、教育局的领导到分管副县长的出现,只用不到一天的时间,但没有结论的说教未能让老师放弃争取的决心。”
郑卫东则认为:“这种方式(静站)除了表达对施工方偷工减料、监理方没有严格履行监理职责的不满情绪外,更是对学校领导在教师宿舍楼修建这个问题上完全失去信任,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且是随着事态的发展一步步转变而来的,并不是老师们有一点不满马上就要爆发。”
绝不拿老师的利益当儿戏
就这样,静站持续到第二天。11月26日早上,在上“自习课”的班级中,高三年级有两个班的近百名学生得知原委后,不顾在场老师的再三劝阻,开始陆陆续续加入“无声抗争”的行列。
随着学生的加入,事态开始逐步扩大,县里的部分领导开始担心起来,要求老师将所在班级的学生劝回教室,有人开始指责老师们这种做法是对学生不负责任,说静站的师长没有“师德”,梁学才清楚的记得,一名女老师对一位领导说了句:“你们不了解老师的苦处,辛辛苦苦这么多年,换来一套不合格的房子,换谁能承受?”说到这里,这名女老师当即痛哭起来。
“那个场景,真的让人难以释怀”,梁学才的语气中带着一丝哽咽。
11月26日中午,随着筠连县委主要领导的出面,这场“停课风波”终于得到平息。在一份筠连中学教师住宅楼修建专题工作会的会议记录上,县委、县政府最明确的表态是:“绝不拿老师的利益当儿戏”。为表明这一态度,县委主要领导以:“开发商不是哪个县领导的亲戚并且与县委政府无瓜葛‘猫腻’的说法”来表明县里会妥善处理此事。”
真正让梁学才觉得欣慰的是,县委主要领导没有责怪老师们这种行为,并提到教师因此事不上课或者变相不上课,可以理解,但不妥当。在县委县政府已经高度重视的情况下,老师的上班与学生的上课仍然需正常考勤。
11月26日下午,老师们开始回到教室上课。相关职能部门搜集了老师们的意见之后,筠连县规划和建设局《关于对筠连中学教师宿舍楼质量纠纷的处理意见》于11月27日迅速出台,意见中大意是按照重庆测试中心“大楼应按设计方案进行修复”的整改措施。在未整改完的时间里,责成施工单位按照3元∕㎡的价格予以赔偿。购房老师可以选择自由退款并按同期银行贷款利息付息,而关于质量赔偿和装修赔偿,该局承诺会主持老师代表与施工单位协商,协商不成,按司法程序予以解决。
“我们觉得县委、县政府处置很迅速,”蒋文静如是说:“周围大多购房户都选择继续要这套房子,一是因为同等的价位在外面是买不到同等面积的住房,二是相信政府会妥善处理此事。”
静站:迫于无奈的下策
采访过程中,记者小心翼翼的把关于老师“绑架”学生的话题引出来时,郑卫东很坦然,却又很意外的说了句:“我感觉很对不起自己的学生”,说到此时,他的声音开始有些嘶哑:“如果能够通过正常途径,老师们的意见就能得到解决的话,我们肯定不会出此下策,但是在修房子的过程中,我们老师些的正当诉求都没有得到解决。”当老师们被问到是否有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这件事情的打算时,被采访的几位老师几乎都认为这个合同是学校与建筑方签署的,只有居住权的老师去打这样的官司会“很吃力”。
郑卫东还提到:“当我们看到重庆测试中心的鉴定结论后,真的有种天都要垮下来的感觉,我们学校一位参加集资的女教师听到消息后当场昏倒,这都是真人真事。正是由于以前的意见一直得不到解决,迫于无奈,只有这种(停课)方式才能在短时间内引起各方面领导的重视,也才能得到迅速解决,但这么做让我和许多老师都觉得很痛心。”
对学生无声的“声援”,郑卫东更有一种愧疚感:“学生些还不大明白一套住房对老师的重要性,但他们都很听话的‘自习’来支持我们,这让我和我的同事些感到很内疚,我想只能用全力来教好学生,也算是老师对他们的一种回报吧!”
林珂由于到学校时间还不到三年,所以没有搭上最后一批集资房的末班车。她的观点代表着年轻一代老师:“对这些老师的做法,我认为可以理解,教师头上的光环正在慢慢消失,教师的师德固然重要,但那毕竟是精神层面上的,如果连最基本的物质生活都没有保障的话,遑论什么高尚的情操与为人师表的表率。”(以上教师均系化名)
(据宜宾《新三江周刊》)
微信扫一扫,去小程序咨询,了解最新销售价格动态
微信扫一扫,加入宜宾买房帮,楼盘动态早知道
三江房产网声明:一切标明来源“三江房产网”或注有"三江房产网"LOGO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宜宾三江房产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许可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三江房产网赞同作者观点。
- 下一篇:宜宾将投资980亿 打造交通枢纽
- 上一篇:宜宾楼市降息之后……
- 宜宾新接房的业主有福了,免费验房活动再 2018-06-24
- 百人同游宜宾僰王山,抓鸡、寻宝、游山样 2017-06-11
- 楼市叫好?6月宜宾在售楼盘价格及优惠信 2017-06-01
- 评测:80分!宜宾金色领地该不该被看好? 2017-05-15
- 观澜上郡上演“百鸟朝凤”!请速来领票! 2017-05-13
- 新沙盘出炉!小编带你一探山水原著•原香 2017-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