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首页/资讯频道/ 住在宜宾 /宜宾救市良方:无为而治谓上策
症状>>

“刀俎效应”下的住博会

2008年楼市寒冬中的第5届秋季住博会,本周落下帷幕。

据某开发商透露,这届住博会,带有非常浓厚的“行政色彩”。网络上亦有帖子声称,官方强行要求有项目的企业参加此次展览。当然,参展是有代价的。但笔者所见,参展商们投入的热情和力度却有所下降。

一方面是行政性或者是“亚行政性”的参展号召;另一方面却是开发商们难以喘息的资金链压力——这使得开发商们早就不堪重负,并有“我为鱼肉”的感觉。这种感觉必将会向下游传递,进而当消费者买房时,“曾为鱼肉”的开发商必将做一回“刀俎”,将购房者视为“鱼肉”,这就是笔者总结的“刀俎效应”。

虽然在住博会期间,笔者耳闻宜宾有关部门的消息说“宜宾房产不用救市”,但宜宾房产真要救市,亦是因为整个行业病入膏肓,积重难返……日前,这届住博会已经结束,“异常冷清”是一网站主编对住博会的评价。

当众多开发商眼巴巴地望着政府出台救市政策的时候,官方传出“宜宾不救市”的消息,这很值得关注。现在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倘若救市,是缘何病因、有何疗效和后遗症吧:

病因>>

利益:房价涨了谁得大头?

有网友算了一笔账,如果一套商品房总价涨100元,政府会通过税收多收入54.46375元,这位网友把数据精确到了小数点后5位,足见其认真程度。也就是说,房价上涨100元以后,房奴们奉献的54元多是给政府了(不含房奴另纳的契税2-4元),有45元多是开发商得了。这仅仅是税收一项,还不包括土地款、各项报建费用,而开发商的45元中,除了摊销土地款,还要摊销买钢筋、购水泥、请工人、租场地的成本……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如果一套商品房总价涨100元钱。营业税=100元×5%=5元;附加税=5元×10%=5角;印花税=100元×0.5‰=5分;土地增值税=(100元-5元-5角-5分)×30%=28元3角3分5厘(说明:30%是最低一档,如果属于高档楼盘,则此税会更高!)企业所得税=(100元-5元-5角-5分-28元3角3分5厘)×25%=16元5角2分8厘7毫5;购房者的契税=100元×4%=4元;购房者印花税=100元×0.5‰=5分。合计:房产公司上缴总税额=50元4角1分3厘7毫5;购房者上缴总税额=4元5分;税款总额=54元4角6分3厘7毫5。

“当然,54元4角6分3厘7毫5的收入,是需要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享的,规则是,企业所得税地方中央四六开外,其它都归地方。于是:中央分:9.91725元;地方分:44.5465元。”最后,这位网友总结道:“这个无本的生意太美好了!”

现在大家可以算一下,宜宾的地王抬升了房价,谁最高兴了。

政绩:GDP飞流直下

现在比较拿得上台面的救市理由,是说房地产业可以拉动50多个行业的发展。杭州有官员的“百姓受害论”说房价暴跌受害者是老百姓,此理论的依据也可能在于此。但有识之士早就对房产泡沫所带来的增长和拉动嗤之以鼻:这种拉动是一种遗害无穷的拉动。

以钢铁为例,由于房地产泡沫的作用,全国过半的钢铁企业在使用能源消耗大污染严重的淘汰技术和设备,致使整个行业的技术升级裹足不前,而作为钢铁大国却要以昂贵的代价进口汽车等附加值高的钢材,这正是房地产业泡沫催生的结果。前几年的房地产疯狂,使中国铁矿进口猛增进而使国际铁矿巨头涨价,如今钢价下跌,正好可以让这个行业得以健康发展。宜宾二二四,前几年就有一些冒着黑烟的小钢厂,将收购的废铁熔化后生产“地条钢”,这些未经检测技术低劣的钢材充斥建材市场,为“豆腐渣”的滋生而埋下祸根……都是房产泡沫惹的祸。

水泥的污染众所周知,但房地产的疯狂使一些濒临关闭的小水泥厂死灰复燃,环境日益恶化,这难道也算是房地产业为中国制造业立了大功?综上,部分官员以“拉动说”鼓吹房地产业不能降价的论据,是荒谬而不得人心的。除了钢铁水泥,其他与房产相关的行业莫不如此:大跃进式的需求拉动削弱了行业内竞争,使相关产业良莠不齐,只要胆子大都可赚钱,真正正经做生意的企业反而积极性受到打击,进而随大流堕落……因此,别再谈什么拉动经济,国内需求的良性拉动,是应当把房价降下来,通过对房奴的松绑,才是上策。

因此,有文章对“百姓受害论”以戏谑的口吻驳斥道:“我们老百姓宁可受这个害,让房价跌得更猛烈些吧!”

说一千道一万,从以上分析和政府积极救市的举措来看,各地明显是因为房地产业“油水多”而“厚此”,其他行业因见效慢而“薄彼”。因此楼市下行以来,GDP难有作为,财政收入每况愈下,故而祭出救市大旗。

疗效>>

救市:无异于捧杀开发商

目前的主流观点认为,救市是各地迫不得已的“饮鸩止渴”之法,但这“鸩酒”还不得不饮。因为地方政府为了缓解目前的难题,不得不挽救楼市,所谓燃眉之急,但这种行为的严重后果就是经济的硬着陆——现在的楼市好比一架飞机出了故障,本可以借目前这个机会迫降下来减少伤亡,但有些城市却强行把机头拉起来往前飞,可能危机暂时解除但最后却免不了机毁人亡的结局。此前各地盲目跟风拉高房价,本为一错,现在为了掩盖或者弥补这一过错,不得不采取另一个更加危险的错误来收拾残局,这将为政府的后任者们留下更难收拾的残局……

还有人认为救市是“螳臂当车”,根本就是逆市场潮流而动,必将弄个灰头土脸。政府在一些公共事件比如“华南虎事件”和“三鹿奶粉事件”中的不作为和乱作为,已经在获取老百姓的信任感方面失分不少。现在有关部门又来鼓励人们买房,想获取民众的响应和支持,恐怕很难,因为民众对一句口号或一句语录一呼百应甚至五体投地的狂热时代,已经成为历史。而分析认为,救市的效果并不取决于杯水车薪式的补贴,取决于购房者对房价的承受能力和经济趋好的认同。

相比于饮鸩止渴和螳臂当车,笔者更想用“捧杀之术”来形容目前的救市行动。所谓捧杀,就是本来有很多开发企业注定会在市场中被淘汰或者强身健体,却被政府呵护卵翼起来,最后开发企业变得骄横自满却不知市场之祸已然来临,终成救市政府“捧杀”的对象;而另一部分实力不错踏实经营的企业,也不得不在这种生态下同流合污,在追求建筑品质和开发质量之路上自甘堕落。

当然,捧杀了开发企业事小,使整个经济领域丧失了公平的市场环境事大。中国制造业一直是民族经济的脊梁,近一百年来一直支撑着国家的经济大厦得以顽强挺立;中国农业是国家经济的基础,千百年来养育着亿万国人繁衍生息……如今国际经济不振,这两个产业如何不去想办法令其复苏,而使其自生自灭?果真令其自生自灭倒也罢了,目前内需不振是症状,当下高企的房价才是内需不振的病根——房产救市的后果就是,不但不缓解病症,反而去加重病根……

任何灵丹妙药,无法救活风烛之人,这叫天命;任何高明医术,面对类似“5.12”地震这样的天灾依然无力回天,这叫天意。既然宜宾没有泡沫,根本谈不上救市;如果既无泡沫又要救市,岂不自相矛盾?

后患>>

“民心经济”将永遭破坏

且不说救市无效,就算有效,也只能算服了点止痛药,可能会暂时缓解一下痛苦,药效消失必将意味着更大的痛苦;更何况但凡止痛之药,均有很大的毒副作用。

首先,救市药方伤害的是整个政府在经济运行中的正面形象,本应为中间角色定位的政府,在房价高企民众买不起房时不见动静,而房价稍有下行便挽起袖子从裁判转换为运动员,还发动舆论给救市政策扯上一面巨大的民生大旗,终将无法说服中低收入者们服下这剂苦药——这一药方的副作用算是植根于民了。

其次,无论此次救市效果如何,由于宜宾的保障性住房的提供乏力甚至“只见雷声”,大量中低收入的购房者事实上在被迫承受过高的购房支出;另一方面在拆迁补偿方面遗留下来的诸多诟病,亦很难在一两代人的心理上快速消除……总之,民众开始越来越变得“只愿相信自己不愿相信指示”,对诸如“房价下跌长远看受害的是老百姓”之类的官方表态,不但不会奉为行动的指南,相反可能只会当其为茶余饭后的笑料谈资。

无论鼓吹者们如何描述美妙远景和宏大蓝图,现实的住房困境才是老百姓们需要考虑的问题。信息通达和观点多元的时代,任何“权威者”的声音都不会像个人崇拜时代那样“吃分”了——老百姓中的炒股者吃过股评家的亏;使用三鹿奶粉的育婴者吃过质检总局的亏;华南虎爱好者受过林业部门的忽悠……再傻,也傻不过三次!

宜宾购房者们去年才因为地王而多付出近千元/平米的房价,现在,咋个也会在掏钱时摸一把伤疤,才能算心理成年。

最后,不得不提那句老话:尊重规律,顺乎其势,无为而治方为上策。

宜宾房产业,不救即救;用一位房产业人士的话说,只要有关部门把行政效率提高一点,办理各项手续时少让开发商们“爬点门槛”,少拿点脸色给开发商看,就“阿弥陀佛”了。

(据宜宾《新三江周刊》)

微信扫一扫,去小程序咨询,了解最新销售价格动态

微信扫一扫,加入宜宾买房帮,楼盘动态早知道

三江房产网声明:一切标明来源“三江房产网”或注有"三江房产网"LOGO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宜宾三江房产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许可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三江房产网赞同作者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