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首页/资讯频道/ 楼市动态 /陈淮:楼市调控只能退烧难治病
早报记者 陈静思 发自北京

“房价的问题不在于宏观调控,吃退烧药可以退烧,但不能治病。”3日,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淮在北京举行的“中经智库”成立仪式上说,要根本上解决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的房价问题,还是要靠“调整城市结构,使人口在城镇化过程中的分布更加合理”。

陈淮说,目前沿海特大城市和二三线城市发展存在不平衡,应大力发展二三线城市及中小城镇,“不可能靠长期吃阿司匹林退烧”。

但陈淮也强调,限购令是一个调整供求管理的政策。此前,陈淮曾表态,“限购令是一个调整供求管理的政策,也是一个长期政策。”

在陈淮看来,未来中国的住房市场将迈向“改善性需求”时代。陈淮称,“到2020年,将有50%~60%甚至70%的居民家庭,住进具有改善性功能的住房,10%~20%的居民家庭住进具有享受性功能的住房。”

保障房资金缺口

未来五年,中国仍将集中解决困难群体的住房问题。陈淮说,“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这部分人口比例比较大,约占城镇人口居民家庭的20%到25%。”

按计划,2011年,中国保障房的建设规模将达1000万套。未来五年,新建保障房规模将达3600万套。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城建控股集团总裁于炼算过笔账,今年将新增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需要资金1.3万亿元,可看得见的资金来源为:中央财政拨款1300亿元;地方土地出让金净收益的10%,假如足额到位最多也就1350亿元;另外,再加上动用有限的住房公积金增值净收益。其余大部分缺口需要依靠存在很大不定因素的金融及发债来完成。

关于资金问题,陈淮说,保障性住房成本包括三部分:土地是地方政府所有,地方政府可以支配;建设过程中的资金占有,政府可以通过贴息的方式从银行获得贷款;持有成本需要政府进行贴租。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则建言,利用保险资金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

马明哲称,引进保险资金和商业化运作模式,有助于填补保障性住房建设庞大的资金缺口,缓解政府财政支出压力,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与发展。

此外,陈淮还强调,集中突击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需要三至五年的时间,但“并不会永远按照这样的规模建设下去,目前需要一个建设高潮,以形成住房保障的物质基础”。

“伪城市人口”住房难题

中国城市化的另一难题——进城农民工等“伪城市人口”的住房问题同样亟待破题。

陈淮解释说,按照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方式,只要在城市居住半年就算作城市人口,但按照各城市的现行“限购令”,居住半年的外来人口显然不符合在城市买房的条件。因此,称之为“伪城市人口”。

“官方的数据是目前我国的城镇人口为6.3亿人,但事实上,有超过四分之一是‘伪城市人口’。”陈淮说,包括进城农民工以及“伪城市人口”在内,这部分人群能否在城市定居,是实现城市化的关键。

2月28日,国家统计局首次披露了国内农民工数据,其中,外出农民工15335万人,增长5.5%;本地农民工8888万人,增长5.2%。

微信扫一扫,去小程序咨询,了解最新销售价格动态

微信扫一扫,加入宜宾买房帮,楼盘动态早知道

三江房产网声明:一切标明来源“三江房产网”或注有"三江房产网"LOGO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宜宾三江房产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许可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三江房产网赞同作者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