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首页/资讯频道/ 楼市动态 /为什么挨骂的总是“中房协”
中房协副会长朱中一前几天在博鳌某会议上透露,中房协已经多次“上书”国务院,建议暂缓出台新的紧缩性房地产调控政策。此话一出,又一次引来网友好一通“炮轰”,很多人怒不可遏地质问——中房协到底站在谁一边,代表谁的利益?

他们的愤怒完全可以理解,只是,这问题问得有些可笑。中国房地产业协会简称中房协,业务隶属于住建部,目前有2100多家会员,其中包括开发商、经纪中介、修建装饰、物业管理及与房地产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每家会员单位每年都要缴纳几万到几十万元不等的会费。有句老话怎么说来着,“吃人嘴短,拿人手软”,这几万、几十万的会费都收了,你还问人家站在谁一边,代表谁的利益?你这不傻嘛。

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中房协的立场,通过正当、合法的渠道表达其所在群体的利益诉求并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地方。在我看来,中房协挨“骂”的真正原因有两点,一是中房协的“上书”和建言是不是真的能够代表整个房地产产业,是否真正有利于房地产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

印象中,这是中房协近三年来第三次跳出来“上书”国务院了。第一次是2007年各地商品房价格大涨,市场传出政府有意加强宏观调控的消息,当时中房协发表了一份《2007年上半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研究报告》,呼吁市场的问题市场解决,强调“行政干预适得其反”。第二次是2008年房地产市场受金融危机影响陷入低迷,也是中房协站出来,呼吁减税、推行购房补贴,建议国务院“救市”。

可见中房协的逻辑很明确,一会儿靠政策一会儿靠市场,奉行两套标准,目的只有一个——房价只能涨不能跌。就这点儿心思也好意思说自己代表的是整个产业的利益?就算是,那也只能说它代表了个别开发商的短期利益。

第二个原因是:开发商联合起来比较容易,他们可以通过中房协将自己的利益诉求“上书”国务院,而分散在市场中的千千万万购房者却很难坐到一起形成利益共识,更没有类似“中房协”这样强势的代言人,他们如何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以影响决策?

公众真正焦虑的不是中房协说了什么,而是决策层会依据中房协的一面之词来研究决定房地产政策的变更,在购房者代言人缺席的情况下,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指着中房协的鼻子先骂了再说。

对于购房者对自己的不满,朱中一也曾表示自己很“冤枉”,认为自己并不是在为开发商代言,而是希望房地产市场维护回暖态势,防止涨价蔓延。

若真如此,我只想问,当房价大涨时,中房协的建言在哪里?

微信扫一扫,去小程序咨询,了解最新销售价格动态

微信扫一扫,加入宜宾买房帮,楼盘动态早知道

三江房产网声明:一切标明来源“三江房产网”或注有"三江房产网"LOGO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宜宾三江房产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许可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三江房产网赞同作者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