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首页/资讯频道/ 楼市动态 /安信证券:中国楼市泡沫非常严重 房价被高估一倍
证券时报记者 孙 闻

◆目前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影响已经出现。全球经济在底部的时间可能将会持续数年。

◆今年全年经济增速预计会在10.2%或者10.3%,明年经济增速可能回落到9%。CPI今年会控制在3%,明年上涨到4%甚至5%都是有可能的。

◆今年晚些时候整个政策基调会有一定的调整,而这种调整更大的可能性是在已有政策执行基础上的放松。

◆中国房地产市场泡沫无疑是非常严重的。如此大的房地产泡沫,在未来一轮经济周期启动过程中毫无疑问是需要吸收的。

◆如果看到今年年底,不排除市场会出现一定转折机会。

欧洲债务危机将给全球经济带来怎样的影响?国内紧缩调控之后,是否还有更严厉措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是什么?带着诸多问题,证券时报记者昨日对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进行了专访。

全球经济底部时间或将持续数年

证券时报:近期欧洲债务危机持续发酵,匈牙利有可能像希腊一样陷入债务危机,欧洲和美国股市也因此大幅下挫。您认为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有多大,会否导致全球经济二次探底?

高善文:实际上现在美国经济的复苏进程比市场预期要好,欧洲债务危机及其影响则尚未全部显现。但目前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影响已经出现。我个人认为,全球经济在底部的时间可能将会持续数年。

证券时报:目前欧洲债务危机、国内房地产调控给国内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影响, 有评论认为经济将会进入滞胀阶段,您如何看待下半年以及今后一段时期的经济形势?

高善文:经济增速肯定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预计三、四季度的名义经济增速将较一、二季度有明显下降,今年经济增速可能最低下探到8%-9%,并持续一段时间,但是否能够“破八”则需要观察。今年全年经济增速预计会在10.2%或者10.3%,明年经济增速可能回落到9%。CPI今年会控制在3%,明年上涨到4%甚至5%都是有可能的。至于滞胀问题,在经济增长周期的末端时经济呈现出增速慢、CPI高的特点是普遍现象。

下半年通胀压力会节节下降

证券时报:目前大蒜、豆类等产品价格上涨,通货膨胀预期压力较大,您如何研判下半年的通货膨胀压力和紧缩政策走势?

高善文:国内一般消费物价指数的高峰可能已经过去,通胀压力的洪峰可能已过去,这一洪峰的高点不会超过3.5%。整个下半年通货膨胀压力会节节下降,这其中有基础层面的影响。另外,经济减速、大宗商品价格下降、美元汇率升值等等是影响这一趋势最基本的因素。预计今年年底一般消费物价指数的涨幅可能下降到2%-2.5%之间的水平。此外,从生产资料价格趋势看,高点可能正在出现,之后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会经历非常大的下降,今年年底涨幅很可能会下降到零附近,很关键的因素在于需求的减速。

在这一背景下,货币紧缩看起来越来越没有必要,无论通过加息手段控制经济,或者通过非常强的信贷控制管理总需求,或者通过汇率升值。

证券时报:包括地产调控政策在内的宏观调控举措同样给国内经济走势、股市走势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您如何看待下半年的宏观调控走势,有无放松可能?

高善文:现在整个宏观经济政策处在观察期,包括对总量指标表现的观察以及对房地产新政影响的观察。如果说经济增速下降比较快,或者大家对经济增速下降比较快感到担心,那存在这样的可能性,今年晚些时候整个政策基调会有一定的调整,而这种调整更大的可能性是在已有政策执行基础上的放松,以及一定程度上的财政刺激政策实施。

在货币层面上,再次通过大规模的信贷增长刺激经济,这样的可能性应该是很小的。

房地产价格被高估一倍

证券时报:房地产市场价格居高不下,在宏观调控措施下,有评论担心地产调控会引发硬着陆,您如何看待地产市场的走势?

高善文:中国房地产市场泡沫无疑是非常严重的。据估算,北京、上海地区的住房租金回报率大约在2.5%附近,住房价格在绝对水平意义上看,高估程度恐怕在1倍左右的水平。

如此大的房地产泡沫,在未来一轮经济周期启动过程中毫无疑问是需要吸收的。这种吸收可以通过经济很高的成长、收入很高的成长来吸收,也可能通过房价比较明显的下跌来吸收,更大的可能性是两种路径同时都存在。这样的调整过程,对整个经济也会带来很多的不确定性。这一轮经济周期跟上一轮周期相比,上一轮周期主要是大量的银行坏账,这轮周期中银行坏账是值得注意的风险,但房地产市场泡沫可能是比银行坏账更严重的风险。房地产泡沫在未来比较长时间的吸收过程中毫无疑问还存在一些不确定性,给经济恢复和调整带来很多挑战。

微信扫一扫,去小程序咨询,了解最新销售价格动态

微信扫一扫,加入宜宾买房帮,楼盘动态早知道

三江房产网声明:一切标明来源“三江房产网”或注有"三江房产网"LOGO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宜宾三江房产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许可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三江房产网赞同作者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