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首页/资讯频道/ 楼市动态 /房市新政满月,供给不增难见成效
在开发商借用各种措施“捂盘惜售”的情形下,加大政府主导的经济适用房,对降低房价上涨预期,促使开发商调整价格策略具有十分明显的现实意义。

自4月1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以来,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房市调控新政已经满月,但是,多家机构与媒体的调查表明,购房者最为关心的房价却几乎没有松动,反而出现了“量跌价涨”的怪现象。量跌价涨反映了市场浓厚的观望气氛:一方面,消费者持币待购;另一方面,开发商“硬挺”不降价。此次房市调控新政不可谓不严厉,从各地先后出台的政策来看,执行也不可谓不落实。那么,房价为何未能应声而落?开发商为何敢于力挺房价?

一个解释是“开发商不差钱”。中原地产研究院分析师许萌曾对万科、恒大等13家房地产龙头企业的现金流做过调查,发现这些公司至少在三个月内不存在财务压力。各家房地产公司的现金流,不仅比2008年激增了217%,还在1~4月份融资333亿,远高于一季度同期的220亿。和大开发商相比,原本被认为可能在宏观调控中倒下的中小房企,也没有显示出将要降价卖房的迹象,部分中小开发商甚至通过涨价来变相“捂盘”。原因在于,如果很快卖完房子,会让他们“最近两年没活干”,另一个解释是政策效应滞后。由于相关政策有待细化与完善以及各地实施细则尚不够明确,因此,开发商目前不宜做出太多降价动作。言下之意是,随着政策被逐步消化,调控效应会相应显现,房价也会如期回落。

第一个解释有一定道理,但不够深入。开发商的价格决策除与自身的资金流有关之外,更多地取决于市场竞争状况。因为任何商品的市价都不是卖家一厢情愿地制定,而是市场竞争的结果。所以,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是:房地产市场的竞争状况如何?短期内是否会有所变动?第二个解释看起来顺理成章,但实际上是一种美好愿望。房价降与不降,不仅因为政策明朗与否,更取决于政策对企业的发展是否有“伤筋动骨”的影响。

现行的房市新政重心在“限制投机性需求”,从市场主体角度看,主要是约束“买方行为”。严厉的房贷政策不但降低了投机性需求,还“误伤”了不少居住型需求,以至于出现了“假离婚”以及因房贷受阻而对簿公堂等现象。实际上,这也是近期房市“量跌”的主要原因。但是,房市新政对“卖方行为”的约束却明显不足。虽然也有禁止开发商“捂盘惜售”等政策规定,但是,由于开发商很容易通过减慢工程进度、推迟开盘时间等措施予以规避,所以,政策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权威数据显示,5月3日至5月16日两周内,整个上海市商品住宅供应量只有33.9万平方米,比4月底少了20多万平方米。一些开发商坦言,原定于七八月开盘销售的项目,要等到九十月份再推出。所以,当前房市“量跌价涨”的怪现象,根本原因在于市场供给不足。供给不足导致竞争不够充分,开发商“硬挺”房价也就理所当然。

除进一步完善已有政策外,“迫使”开发商“放弃抵抗”,让房价真正回归市场价值的根本途径在于加大市场供给,提高竞争程度。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供给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开发商主导的商品房建设;二是政府主导的经济适用房建设。在开发商借用各种措施“捂盘惜售”的情形下,加大政府主导的经济适用房,对降低房价上涨预期,促使开发商调整价格策略具有十分明显的现实意义。遗憾的是,由于经济适用房建设财政支出与地方政府的激励脱节,近年来我国经济适用房建设一直低于规划水平,加之房地产开发的时间周期限制,所以,期望短期内大量的经济适用房上市,对开发商形成竞争压力不现实。由此推论,房市调控政策不断与房价居高不下,将是短期内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常态。

微信扫一扫,去小程序咨询,了解最新销售价格动态

微信扫一扫,加入宜宾买房帮,楼盘动态早知道

三江房产网声明:一切标明来源“三江房产网”或注有"三江房产网"LOGO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宜宾三江房产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许可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三江房产网赞同作者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