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首页/资讯频道/ 楼市动态 /港报:楼市疯癫六连批 需调结构扼“以地生财”
中新网4月6日电 香港《文汇报》日前刊文说,新华社罕有地连续6天共发表6篇有关楼市的评论,从土地财政、招拍挂、腐败成本、房地产投机、楼市之忧及税收杠杆六大方面,分析内地房地产业弊病,引发媒体和大量网民对楼市调控的热议与期待。有业内人士认为,种种迹象显示,内地目前正加大房地产调控力度,整顿市场秩序,未来内地楼市若仍高烧不退,或将有进一步调控政策与措施出台。

文章摘编如下:

新华社近日连续发表6篇“新华时评”,痛批当前土地财政以及腐败所衍生的高地价、高房价。此前,国资委亦曾连发两道金牌,叫停非地产主业央企“玩票”;而银监会据称也勒令各大银行严控囤地捂盘企业信贷。

有业内人士认为,种种迹象显示,内地目前正加大房地产调控力度,整顿市场秩序,未来内地楼市若仍高烧不退,或将有进一步调控政策与措施出台。

近年来,内地房地产投资持续过热,楼价不断快速大幅上涨,房价及房地产调控问题成为公众普遍关注的热点。3月28日到4月2日,新华社罕有地连续6天共发表6篇有关楼市的评论,从土地财政、招拍挂、腐败成本、房地产投机、楼市之忧及税收杠杆六大方面,分析内地房地产业弊病,引发媒体和大量网民对楼市调控的热议与期待。

在今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使用了较大篇幅,对如何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进行了安排部署。随后,国资委紧锣密鼓地召开两次会议,抛出78家央企须在15个工作日内拿出有序退出楼市方案的“铁腕”限令。而从本月初开始,内地几大商业银行也将首套房贷利率由7折调高至8折,被外界解读为打击炒房投机。

控融资抑投机性需求

事实上,从去年底开始,从信贷到土地,从中央到地方,内地早有一系列调控政策密集出台,剑指“高烧”房价。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向本报直言,当前高房价症结在难以抑制的投机性需求。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尹中立相信,未来只要严格控制房地产类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行为,在央企退出房地产市场的同时,政府下决心控制银行资金通向地产的通道和途径,货币就不会在房地产领域泛滥,房价也就会得到遏制。

调结构扼“以地生财”

针对各地方政府的“以地生财”现象,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主任王松奇向本报指出,从根本上来讲,解决这一问题还需全社会调整结构,促进当地积极发展经济。他认为,物业税的开征也许能增加地方收入,但需要将一次性的征收转化为一种长期均衡的征收方式,需要协调分给国家和地方的比例。据报道,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管理司副司长冷宏志日前表示,政府正在加速推进物业税开征。

此外,有专家建议,房地产业不仅要公开开发成本,而且要把开发过程涉及的所有审批环节都彻底公开,以全面挤压腐败空间。(王晓雪)

微信扫一扫,去小程序咨询,了解最新销售价格动态

微信扫一扫,加入宜宾买房帮,楼盘动态早知道

三江房产网声明:一切标明来源“三江房产网”或注有"三江房产网"LOGO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宜宾三江房产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许可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三江房产网赞同作者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