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首页/资讯频道/ 住在宜宾 /宜宾南溪设区:勉为其难的扩城路径
撤县设区:是一种民意?

一位前宜宾市(现翠屏区)的官员,曾提出宜宾城市发展的大胆构想,即宜宾应当修建从城区到各个县城的高速公路,形成卫星城的格局,以极大地聚集各个区县间的资源和人口,进而提升整个宜宾城市经济聚合效应。

说这话时,高速公路还是昂贵和先进的代名词,听者纷纷表示:不现实,高速公路太贵了。

此后,宜宾举办了第四届四川省旅游发展大会,城区到长宁县城的准一级公路迅速开通,人们纷纷猜测,是不是长宁将成为宜宾的第二个区?

之后,坊间关于设区的传闻和争议从未间断,网络上更是甚嚣尘上,一会说江安与长宁同时设区,一会说长宁、南溪、宜宾县同时设区……各种版本的预测,各种逻辑的论证,甚至言之凿凿的搬出“绝密消息”,无不在表达一种激烈情绪:宜宾经济川内第四,主城区只有一个区,似乎与它的经济实力不相匹配,与它的未来定位更是相去甚远。

可能正是基于这样的一些预设,使宜宾网友经常发帖谈论设区的话题:有抱怨者,有期待者,也有的在泸州和自贡网友面前自惭形秽者,不一而足。

近期南溪设区挂牌仪式,官方异常低调,但民间却热闹非凡。

虽然,据知情者透露,南溪城区的非农人口等硬指标离设立城区尚有距离,但很明显期待已久的宜宾市民对此并不在意,一切的兴趣点,似乎都转移到了“自尊”的层面——咱宜宾终于不只是一个区了。

问题在于,这撤县后设区,真的有那么令人振奋吗?

区县之别:在于人,而非名

中国讲究“名正言顺”,反过来则是“名不正则言不顺”,甚至推演至事业成败的高度——“言不顺则事不成”。所以,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发现,各地对地名和行政区划的调整更名,无不作为当地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来看待。

这在内地尤为明显,很多很有历史厚重感的城镇,更名为一些非常功利性的名称。另外,在县市区这样的区划、称谓的变更上,各地更是绞尽脑汁挖空心思去达到自己的目标。

熟悉中国政治治理规律的人说,区与县虽然同级,但在城市建设和行政审批权上,有本质不同。虽然,从行政自主权上讲,县可能更加独立一些,但如果一个县一旦设为区,那么意味着它的经济职能将从发展农村经济转移到城市经济上来。

总之一句话,以现在的情况来说,设区之后,南溪的主要注意力将会是扩张城市版图,大力发展房地产,招商引资,引进企业、投资工厂,在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上,可能会逐渐弱化和忽视。

似乎只要这样,南溪的经济就会突飞猛进。

但是,一个地方叫区或县,甚至是镇,与它的经济发展水平没有必然的联系。我们只需到珠三角地区走一走,就会发现一个镇的GDP就可以轻松地上百亿,甚至有些村也是数十亿的产业规模,试问这些地方,既不是大城市的一个区甚至离小城市都比较远,不一样的发展得很好吗?

纵 观古今中外的历史发展轨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主要依靠的是人,而非这个地方是一个怎样的称谓。而人的差别,则在思想和理念。

以南溪来说,如果设区之后,官员的思维观念和民众的文化素质,没有本质的提升(这似乎与设区与否没有关系),那么,就算把它设定为成都的一个辖区,它依然不会有太大的发展。

城市扩张:重无形,轻有形

一种说法是,南溪设区的一个重要价值在于,它使宜宾离“百万人口大市”的目标更近一些了。也就是说,南溪的设区,其重要初衷之一是扩张宜宾的城区版图。

但我认为这也是一种幼稚的思维。

首先,所谓的城区,应当是一个相对整体的概念,而不是在行政区划名称上的强行统一。以自贡为例,自贡主城三个区虽然相对独立,但毕竟在空间上基本能联成一片,这几个区谓之一座城,是没有疑问的。问题在于它的第四个区沿滩区,离主城区20来公里,是南溪离城区的30多公里的一半左右,但依然给人的感觉是:沿滩与自贡不是同一座城市。

南溪设区之后,虽然目前有一条4至6车道的公路相连,未来亦会通过宜泸高速相接,但这么长的一段距离,足以将两个地方割裂开来。这与平原地区还不一样,平原地区由于交通便捷,只需要在公路两旁多建点房子(而且这也很容易,同时是很正常的事情),那么,二三十公里的距离并不太使人能感觉到空间上的阻隔。但南溪不一样,宜南快速路,过了临港一段,如果是晚上开车,给人感觉就是进入了荒郊野外。这样的空间分割,实际上我们已经极难说服自己——南溪,是宜宾城区的一部分。

当然,我们可以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但实际上关系太大了,因为空间上的距离,使两个城区间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交换效率耗损,从而将极大地制约南溪的未来发展潜力。仅从这一点上说,柏溪如果并入宜宾的城区版图,反倒有一定优势。

其次,南溪并入宜宾的城区版图,用这样简单算术的方法,即使让宜宾的城市人口突破100万,那又如何?还不是一种名义上的自娱自乐。我们且不说100万人口大市这样的目标,是不是我们想要的,也不说城市的发展是不是要以扩张人口数量为重要指标,单说人口数量对城市有利的一面,比如带动商业、增加消费、提供人力资源等,这些与人口数量密切相关的经济指标,也是以相互影响并聚集、能实现相互间的快速流通的人口数量为计算依据的。

如果说,一条30多公里的宜南快速路,就能实现这两个城区间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交汇的话,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说,北京上海通过京沪高铁已经实现同城化了呢?

第三,无论是城市的版图大小,还是人口多少,都不是城市竞争力的主要指标,这些有形的数据,要实现超越和追赶,都不是难事。从城区版图上说,只要多卖地,多建房,多修路,城区很快就会大幅扩张甚至成倍扩张,重庆就是典型;从人口上说,大力搞拆迁,把农民土地征用,将他们赶进城里,不就成了非农人口了么?再大力兴建一些产能落后的污染型企业,吸引大量的农村就业人口,这城市人口(至少在流动人口一项上)就很快实现了扩张。

但问题是,这些都不是关键。有形的版图,有数的人口,都不是城市最核心的竞争力体现,最核心的竞争力体现在城市的软实力上。制度,文化,政府服务,这些看似无形的东西,才是城市走向现代化、走向文明的重要指标。

但这些却又不是通过多设几个区所能解决的。

(据宜宾《新三江周刊》)

微信扫一扫,去小程序咨询,了解最新销售价格动态

微信扫一扫,加入宜宾买房帮,楼盘动态早知道

三江房产网声明:一切标明来源“三江房产网”或注有"三江房产网"LOGO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宜宾三江房产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许可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三江房产网赞同作者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