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首页/资讯频道/ 住在宜宾 /《宜宾市城市总体规划》系列解读之交通建设

原标题:《宜宾市城市总体规划》系列解读之十

《宜宾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20)》系列解读之中心城区将有14个交通枢纽

近年来,宜宾经济快速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对宜宾城市定位、产业结构、空间布局、交通需求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根据《宜宾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20)》要求,从发展综合运输的角度出发,规划建设综合型客运和货运交通枢纽,优化确定宜宾规划区内综合交通网络的布局,从而使各种交通方式在宜宾综合枢纽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提高整个宜宾交通运输系统的服务水平和效率,发挥面向东西、联接南北、服务川南、具有双向流通功能的重要作用,确定宜宾在全国综合交通运输网中尤其是在西部区域网中的主枢纽功能和地位。

同时,在道路交通疏导和服务方面,宜宾将通过先进的交通控制与管理手段调节交通流时空分布,改善城市交通拥堵,提高道路设施利用效率;完善交通信息化建设,实现交通信息的集成与共享。

8个客运枢纽

结合城市空间和对外交通设施布局,中心城区规划8个综合交通枢纽,分别是:

宜宾站综合交通枢纽,由宜宾火车站、西门客运站和公交枢纽组成,其中西门客运站为一级站,占地5.4公顷。承担普铁客运以及市域南部班线和西南方向长途班线运输任务。

宜宾东站综合交通枢纽,由成贵高铁宜宾东站、赵场客运中心站和公交枢纽组成,其中赵场客运中心站为一级站,与成贵高铁站整合布局。承担高铁、城际客流,以及市域乡镇公路班线运输任务。

旧州综合客运枢纽,由高速公路客运站和公交枢纽组成,其中高速公路客运站为一级站,占地7.5公顷。主要承担长途客运集散。

临港综合客运枢纽,由临港客运站和公交枢纽组成,其中临港客运站为一级站,占地7.6公顷。承担市域东北向中长途客运。

南门综合客运枢纽,由南门客运站和公交枢纽组成,其中南门客运站为一级站,占地5.4公顷。承担市域南向中短途客运。

柏溪综合客运枢纽,由柏溪客运站和公交枢纽组成,其中柏溪客运站为一级站,占地6.5公顷。服务宜宾县对外客运组织。

南溪综合客运枢纽,由金鸿客运站和公交枢纽组成,其中金鸿客运站为一级站,占地5.4公顷。承担服务南溪区对外客运组织。

机场综合客运枢纽,由五粮液机场和公交枢纽组成。

6个货运枢纽

结合宜宾城区工业和物流用地布局以及对外交通布局,规划打造2个综合货运枢纽,分别是:志诚港物流园区和象鼻物流枢纽,其中志诚港物流园区依托志诚港作业区,形成公铁水多式联运枢纽。服务面向川南、成德绵乐地区、川西南、滇东北、黔西北地区的集装箱和滚装运输,以及本市大宗货品的对外运输;象鼻物流枢纽则依托一步滩铁路货运中心站和公路货运站形成公铁联运综合交通枢纽。承担本市及周边地区的物资集散。

此外,还规划了4个地区性货运枢纽:位于罗龙工业园区的罗龙货运枢纽,依托罗龙港设置公路货运站,加强公水联运,服务南溪片区,主要承担城市东向、北向物流集散;位于宜宾县城北组团产业园区附近的柏溪货运枢纽,主要依托公路,服务面向西南方向以及屏山方向的物流运输;地处旧州组团的五粮液物流中心,主要依托公路和安阜码头,既可作为五粮液公司的物资配送基地,又可成为面向旧州组团及其它社会需求的物流组织中心;翠屏山西侧天柏货运枢纽,主要依托公路,服务老城—中坝、菜坝组团物资运输。

《宜宾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20)》系列解读之擦亮历史文化名城这块“金字招牌”

宜宾市是1986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同时拥有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江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翠屏区李庄镇、屏山县龙华镇。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全市共登录不可移动文物6280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0处、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47处,总量仅次于成都市,居全省第二位。

《宜宾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20)》指出,坚持文化遗产保护优先原则,正确处理历史文化名城、文物古迹保护与城市建设的关系;在保护中开辟新思路,从静态到动态,从个体到系统连片保护,并新增文化线路、大遗址、工业遗产等内容,保护历史真实载体和历史环境,避免出现拆旧建新、拆真建伪等新的建设性破坏。

形成“三区一廊”历史文化骨架

长江自古是黄金水道、中国东西向经济大动脉,是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宜宾市地处三江汇流处,在三江口内部格局严谨方正,轴线序列清晰,为中国古代传统的棋盘式格局。宜宾市是五尺道和南夷道的起点,也是南方丝绸路的民族文化融汇节点,融合了僰人、竹、饮食等多元文化。

按照城市整体规划,将形成“三区一廊”的宜宾历史文化展示框架。“三区”分别是宜宾历史城区综合展示片区、李庄文化展示片区、南溪文化展示片区;“一廊”指长江历史文化展示长廊,贯穿“大江文化、酒都文化、饮食文化、工业遗产文化”四大文化展示主题。

三个层次保护框架

以市域为文化背景,以中心城区为规划重点,建立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和文物保护单位三个层次的保护框架,包括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期将以抢救濒危文物古迹和保护整治历史文化街区为主,远期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研究和展示,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和品质。重点保护好与历史文化相关的自然环境要素,如长江、金沙江、岷江;翠屏山、白塔山、七星山等山水环境及景观视廊;同时保护好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文化风貌区以及各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此外还有古树名木、宜宾八景等历史环境要素及其他反映宜宾历史文化特色的遗产。

四大历史文化街区

走马街-麻线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走马街北侧、麻线街周边地块为核心保护范围,计4.67公顷;建设控制地带南至金沙江、东至南门大街、西至麻线街西端、北至女学街,计16.91公顷;总计21.58公顷。

冠英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冠英街及两侧13个传统民居院落,东至合江门广场、西至花台寺石刻为核心保护范围,计1.79公顷;建设控制地带北至县府街、西至大南街,计11.89公顷;总计13.68公顷。

官仓街-西大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西至紫云街、北至南山路西段、南至上正街、至片区支路为核心保护范围,计2.1公顷;建设控制地带面积5.97公顷,合计8.07公顷。

广福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北至上正街,南至长江码头,东、西各至片区支路为核心保护范围,计1.07公顷;建设控制地带面积2.37公顷,合计3.44公顷。

三大历史文化风貌区

抢救性保护水东门历史文化风貌区、麻柳街历史文化风貌区和皇都街历史文化风貌区内散落传统风貌建筑;保护街区空间肌理和街巷尺度;整治、拆除与街区整体风貌有明显冲突的建筑;改善基础设施和生活设施,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合理引入新的功能,提升街区活力。

同时建立非物质遗产档案和数据库;对大坝高装、大唢呐、蜡染、刺绣等具有民族特色非物质文化,以及珙县珙石雕、苗族刺绣、珙县苗乡蜡染等濒危非物质文化进行抢救性保护;重点专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微信扫一扫,去小程序咨询,了解最新销售价格动态

微信扫一扫,加入宜宾买房帮,楼盘动态早知道

三江房产网声明:一切标明来源“三江房产网”或注有"三江房产网"LOGO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宜宾三江房产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许可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三江房产网赞同作者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