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宜宾市城市总体规划》系列解读之五
宜宾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20)》系列解读(9)打造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
宜宾是四川四大旅游优先发展区之一,也是四川四条旅游精品线路之一。按照《宜宾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20)》(以下简称“总体规划”),宜宾市将利用生态文化资源环境优势,开发有宜宾特色的旅游,配套完善的旅游设施,打造精品龙头景区,完善旅游交通服务,树立宜宾的旅游品牌。
将以生态三江、竹海石海、古城古镇等特色资源为主要载体,以生态休闲、文化体验、康养度假及其他专项旅游为发展方向,创建品牌旅游区,打造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将旅游业发展成为宜宾市战略性支柱产业,努力实现2030年旅游总收入突破2000亿元、旅游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0%以上的目标。
【规划定位】川南旅游发展极龙头
按照总体规划,宜宾定位为国家级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长江上游国际山水休闲度假城市旅游目的地、川滇黔区域旅游集散服务中心、川南旅游中心城市,努力实现“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的愿景。
将以“万里长江第一城”为品牌,以三江六岸、宜宾老城、李庄古镇为重点,建设国际山水休闲度假城市旅游目的地,打造川南旅游发展极的龙头。
同时,依托全省通江达海交通枢纽的优势条件,建设长江上游川滇黔区域的旅游集散服务中心。放眼中国“南方丝绸之路(包括僰道)”等国家级旅游线路,构建重要的旅游接待服务基地;依托成渝经济区开发,结合长江旅游环线,深度开发特色文化、生态旅游,推动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凸显宜宾在川南旅游联盟中的中心城市地位,引领川南旅游协同发展。
未来,宜宾将旅游业发展成为全市战略性支柱产业、绿色崛起的引领产业、第三产业龙头产业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动力产业。
【空间格局】一核一轴两带三区
以“三江”、“三海”等资源环境为核心基底,以旅游城镇体系和核心景区为节点,区域发展趋势为依据,旅游功能组织为核心,通过旅游线路串联,形成“一核一轴两带三区”产业空间格局。
“三江口综合旅游核”,以主城区为依托,以三江口为旅游极核,以宜宾老城区、五粮液工业区等为文化载体,建设宜宾旅游综合服务核心,形成宜宾旅游的形象窗口,成为宜宾建设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引擎区域。主要开发城市休闲、文化体验、商务会展等旅游产品。
“沿金沙江、长江的长江文化休闲旅游发展轴”,以长江、金沙江为轴线,加大翠屏区、南溪区、宜宾县滨江旅游带的综合开发,形成独具特色和魅力的长江风情旅游带。主要开发生态休闲、文化体验、商务会展、运动休闲类旅游产品。
“沿长宁、兴文的东部观光休闲旅游发展带”,以竹海、石海为主要带动旅游区,沿线带动七洞沟、佛来山、大坝苗族文化等旅游区的发展。主要开发生态休闲、文化体验、养生度假、乡村旅游、运动休闲等旅游产品;“沿高县、筠连的南部综合旅游发展带”则以整合温泉资源、峰丛景观、乡村田园,大力建设筠连县温泉峰林旅游区。沿线带动高县七仙湖、李硕勋故居、可久红岩山等景区的开发建设。
“三区”是指竹海石海生态休闲旅游区,深度挖掘竹文化、川南民俗文化的特色,围绕“纵情竹海,养生长宁”和“兴文石海”,重点发展以自然生态和民俗文化为核心的旅游休闲产业;南部综合旅游区以温泉、峰林、田园风光为核心开发资源,以温泉峰林旅游区为带动,联动不同特色的资源类型,形成南部特色突出的综合休闲旅游区,开发多样化的旅游产品以及西部生态文化休闲旅游区;以向家坝、老君山、八仙山立佛、龙华古镇为核心资源,以向家坝生态旅游区为带动,创建龙华、立佛、老君山5A景区,开发生态型和文化型的旅游产品。
《宜宾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20)》系列解读(10)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市
良好的生态环境,既是生态市建设的具体成果,也是提升城市形象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宜宾是长江上游生态保护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长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中承担着重要角色。
按照《宜宾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20)》要求,宜宾将充分发挥区域经济特色和生态环境优势,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人口、产业合理集聚,把宜宾建设成为具有发达的生态经济、优美的生态环境、宜人的生态人居、繁荣的生态文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长江上游川滇黔结合部生态经济强市和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有序开发煤矿
加强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建设,切实保护农林资源,进一步提高林竹质量和种类,通过营林工程,加强其他林种的培育和建设,保护交错带物种资源。
重点保护长宁竹海竹类生态自然保护区、老君山自然保护区和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自然保护区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其他各级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功能保护区。
煤炭、硫铁矿等地下矿产资源开发应根据储量有序进行。在开发、开采过程中,通过回填、回灌等措施降低对局部地质的影响;通过植被栽植等措施,进行生态恢复;通过强化管理和先进技术的应用,控制对土壤的污染。
特别是在筠连煤田综合开发中,把延伸产业链同发展循环经济有机统一起来,大力推行清洁生产,走煤、电、路、化一体发展道路,积极开发附加值高的煤化工、煤矸石发电等下游产品,逐步实现了“绿色开采”,努力建设生态矿区。
基本农田保护区应按照《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不得擅自将农用地转为非农用地,不得进行开发建设。
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
同时,将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加强中心城区和全市建制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监管,并建设和保护应急备用水源。
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禁止新建、改建、扩建对水源有污染和危害的项目,禁止向水域排放污水和进行对水源地有影响的旅游、畜禽与水产养殖等活动。在二级保护区内禁止新建、扩建严重污染水源的项目,改建、技改项目和已有的排污口必须削减排污量,严格控制网箱养殖规模。准保护区内禁止新建、扩建对水体污染严重的建设项目,改建项目不得增加排污量。
加强土壤污染防治
到2020年,全市林地保有量目标506955公顷,森林保有量目标442626公顷,全市林地利用率达到90%,森林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45%以上,建成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
加强土壤污染防治。降低农业面源污染,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和土地利用率;在喀斯特地貌区有效治理中、轻度石漠化,预防潜在石漠化;对矿区轻度污染的土壤进行积极修复,对严重污染的耕地要调整用途,有序实施耕地修养生息,并逐步建立污染土壤生态修复补偿机制。
分为四大功能区
城镇综合发展区面积约2374.94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在沿江、沿河地带,地势相对平缓,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该区域需引导人口合理集聚,发展城镇综合功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环保、电子信息产品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矿产资源开发区面积约2006.75平方公里,主要包括兴文、高县、珙县等矿产资源丰富的区域;该区域应科学规划、有序开采,减少对风景区等敏感区以及城镇的影响,及时整治次生地质灾害。
农业发展区面积约3534.95平方公里,分布在城镇综合发展区周边以及北部平坝地区;该区保持和发扬特色农业,适度发展面向基层服务的城乡居民点。
生态保育区面积约5366.37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市域南部、西南部高山-中山地貌区,以及西北部部分中山地貌区;该区域应重点保育,发挥生态涵养功能。可达性好的地区可适当结合自身资源特征发展旅游、特色农产品等相关产业。
微信扫一扫,去小程序咨询,了解最新销售价格动态
微信扫一扫,加入宜宾买房帮,楼盘动态早知道
三江房产网声明:一切标明来源“三江房产网”或注有"三江房产网"LOGO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宜宾三江房产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许可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三江房产网赞同作者观点。
- 临港开发区力促节约集约用地 2015-10-10
- 文旅效应凸显宜宾黄金周旅游收入超18亿 2015-10-09
- 成贵铁路9月完成投资59091万元 2015-10-09
- 宜宾等18市州将修绕城高速3条本月开建 2015-10-08
- 宜宾公交有变化29条公交线时刻表有调整 2015-10-08
- 总面积25万㎡岷江新区城市中央公园解读 2015-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