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首页/资讯频道/ 住在宜宾 /《宜宾市城市总体规划》系列解读之防灾体系

原标题:《宜宾市城市总体规划》系列解读之四

《宜宾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20)》系列解读(7)不断完善宜宾城乡综合防灾体系

为进一步提升城乡综合防灾能力,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按照灾害防御贯彻“安全第一,防御为主,避救结合”的指导方针,宜宾将建立城乡综合防灾减灾与公共安全法规体系,包括灾害管理、防御、救援等组织体系与防灾工程、技术设施体系;不断完善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系统、防灾避灾救灾信息系统和应急管理机制;建设系统有效的多灾种防灾避难疏散设施,提高城乡居民的安全防灾意识;建设市级、县区级综合防灾和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负责组织综合防灾体系建设具体工作;建立村镇、街道社区应急机构,修建并完善重大基础设施及生命线工程、防灾设施,满足人民群众防御大灾的要求。

【防洪防汛】各区县实行 分区分组团防护

宜宾市主城区堤防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其余各区县中心城区堤防防洪标准达到20—50年一遇,防洪标准根据各组团重要性、受保护人口等确定。

坚持“堤防与疏浚相结合,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整治江河与综合利用相结合”的防洪原则,建立完整的防洪工程保护和防洪管理体系,加强防洪护岸工程建设,加强洪水调度与管理,建设防汛指挥系统,编制防汛应急预案。

与此同时,将有效解决重点场镇及重要农田防洪问题,全面完成病险水库整治。加强山体植树造林,设置截洪沟,防止山洪威胁城市。

【抗震防灾】预防为主 “防、抗、避、救”相结合

翠屏区、南溪区、宜宾县、高县、筠连县、屏山县抗震设防烈度为VII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g),江安县、兴文县、珙县、长宁县抗震设防烈度为VI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

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主要建筑应适当提高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取值,满足以下要求:位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分区的应提高至0.1g;位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g分区的应提高至0.15g。

坚持“预防为主,防、抗、避、救”相结合的方针,完善防震减灾公共政策,合理确定建筑物和基础设施设防标准,加强避震疏散场所、通道建设和地震次生灾害源监控。提高抗震防灾综合管理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城市发生地震时的损失。

【地质灾害防治】预防为主 避让与治理相结合

地质灾害重点防范灾种为降雨引发的滑坡、崩塌、泥石流,主要分布在翠屏区、宜宾县、屏山县、高县、珙县、兴文县、筠连县等区县山区。

地质灾害防治目标是建成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防治体系和应急体系,显著增强防御地质灾害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开展地质灾害调查和评价工作,制订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对存在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地段,视情况采取治理措施或选择避让。遏制人为破坏地质环境或诱发、加剧地质灾害的现象。提高群众地质灾害防范意识和能力。

规划公共安全区域

按照总体规划要求,宜宾城区按街道辖区或自然地物划分为防灾组团,以大片绿地、公园、水面和城市主干路等作为分隔;防灾街区以城市主次干路和绿化带为分隔;防灾小区以城市支路为分隔。从保证安全的角度适当控制城市人口密度,降低土地使用强度,居住区人口密度不宜超过4万人/平方公里,建筑密度不宜高于25%。

建设项目用地选址应避让地震断裂带和地质灾害不良地段,避让易发生洪涝灾害和引发次生灾害的不良地区。开展建设项目的地震安全性评价,重大建设工程、大型水利工程、市政和医疗等重要工程必须按照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进行抗震设防。

对严重影响城市安全的危险品工厂、仓库,必须纳入改造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采取限期迁移或改变生产性质、使用功能等措施,消除不安全因素。

宜宾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20)》系列解读(8)一个现代化的城市格局正在形成

一座城市,不但要形成更好的“筋、骨、肉”,还要形成更好的公共服务设施和特色产业结构。进入新世纪,城市之间的竞争和发展,已呈现出更加注重提高城市内在的产业质量、提升城市社会服务能力、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新趋势。

按照《宜宾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20)》要求,宜宾城市外延在扩大,城市内涵在加深,城市品位在提高,一个现代化的城市格局正在形成。

产业空间布局 “一心四轴多园”

构筑以城镇为依托、以园区为载体、以生态环境承载力为前提的产业空间格局,形成“一心四轴多园”相对集聚的开放性布局框架。

“一核”是指中心城区范围内以国家级临港经济开发区与五粮液园区为主导,以空港、罗龙、盐坪坝、象鼻为补充的核心产业增长极,辐射带动全市产业提升。

“四轴”分别是沿江综合产业发展轴,是依托乐宜、宜泸渝沿江高速,成贵高铁和长江、岷江水道,重点发展酒类食品、化工、轻纺、机械制造、新兴产业等工业和商贸、物流、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优势能矿产业发展轴是依托宜珙与金筠铁路、内宜高速公路和南广河流域,重点发展技术先进、资源综合利用度较高的能源、新型建材、化工等产业;特色文化旅游发展轴是依托成都-贵州区域旅游通道,深入挖掘川南地域文化和民族特色文化,重点发展观光生态休闲旅游、会展、特色效益农业和特色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金沙江生态经济发展轴是依托宜-攀高速、宜-西铁路等规划通道以及金沙江水道,重点发展绿色能源、生态旅游、特色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

“多园”则是优化工业园区布局,依托临港经济开发区,整合空港、南溪罗龙、象鼻、盐平坝园区建设;完善五粮液、江安阳春、宜宾县向家坝、长宁、高县福溪、珙县、筠连巡司、兴文、屏山等工业园区的产业发展方向和用地布局,形成各具特色的工业园区。

打造战略性 新兴产业开发新基地

以五粮液园区为核心,以市域白酒酿造企业为重点,全力推进“中国白酒金三角”核心区建设,促进酒类产业优化升级,形成“大企业引导、强品牌主导、高质量支撑、多项目推动”的发展格局。

以临港开发区为核心,统筹市域工业园区,提高宜宾机械制造业在四川省和西南产业分工的地位,打造石油天然气专用装备和重型矿山机械为主的长江上游川滇黔最大新兴重装产业基地。

以沿江园区为中心,大力发展氯碱化工、精细化工、医药化工,以市域资源富集区县为重点,布局煤化工、硫磷化工、盐化工等产业。优化发展玻璃、陶瓷、水泥、玄武岩纤维等产品。积极延伸线业、纺织品、服装加工等轻纺产业链条。

同时,大力推进西部水电能源经济区、南部能源矿产经济区、北部载能与蓄能产业经济区“三大能源区域”协调发展;以中心城区为带动,以区县为支撑,做大做强绿色食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重点发展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把宜宾打造成为西部具有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发新基地。

社会服务体系 分为四个级别

在健全社会服务设施基础服务体系的基础上,提高社会服务设施整体建设水平,完善综合配套服务能力,建设与宜宾市经济、社会、人口发展相适应的社会公共服务系统,依照“服务向家门延伸”的要求,不断创新政务服务方式。

如“一级设施”是以一级城市(中心城区)为依托,主要提供面向大区域和省域范围的高水平综合社会公共服务,以及面向宜宾市和周边市县的区域综合社会公共服务;“二级设施”是以二级城市(县城)为依托,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标准应按照国家小城市的标准执行,应提供面向县域的社会公共服务;“三级设施”是以三级和四级城镇(重点镇和一般镇)为依托,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模和标准应按照国家相应的技术规范执行,主要提供面向镇域辐射范围内各乡镇地区的社会公共服务;“四级设施”则以中心村为依托,设施建设标准应符合国家的相应技术规范,政府应对农村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给予财政支持。(来源:宜宾晚报)

微信扫一扫,去小程序咨询,了解最新销售价格动态

微信扫一扫,加入宜宾买房帮,楼盘动态早知道

三江房产网声明:一切标明来源“三江房产网”或注有"三江房产网"LOGO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宜宾三江房产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许可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三江房产网赞同作者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