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建筑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是宜宾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重要专项规划,也是“十二五”期间,统揽整个建筑行业改革与发展的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前瞻性规划。规划的主要内容,是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战略部署,根据建筑业发展的现状基础,阐明“十二五”期间政府推进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的战略意图和战略目标,明确工作重点和主要任务,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和引导调控机制,保障战略目标的实现。
一、“十一五”期间建筑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建筑业对宜宾经济和社会贡献日益增大。
1.建筑业产值逐年增高。据市统计局数据,2010年施工总承包企业和专业承包企业完成总产值93.36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27%;建筑业增加值21.76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25%,建筑业占GDP的比重为4.86%,在GDP总量排序中,长期稳步居于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前列;利税5.28亿元,其中税金2.99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24.8%。
2.建筑业带动经济发展。“十一五”时期,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7%的基础设施、房地产投资(约1098亿元),是通过建筑业转化为固定资产;累计建成各类房屋1854万平方米,一大批基础设施建成,大大改善了城乡面貌和人居环境;我市施工承包的专业范围已延伸到30多个门类,与房地产、勘察设计咨询、建材、宾馆餐饮、劳务及各类中介服务等形成产业链;建筑业还带动我市石材、水泥、木材、家具、瓷砖等50多个相关行业发展,为我市的经济建设、社会事业发展作出贡献。
3.建筑业提供就业机会。据市统计局数据,2010年建筑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企业从业人数8.12万人,“十一五”期间新增就业5.3万人,占全市社会从业人员的3%,吸纳了城镇化及农村结构调整所转移的大量劳动力,缓解了就业压力,支持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三农”问题的解决。
(二)建筑企业规模扩大,整体实力得到提升。
1.资质升级,门类齐全。据统计2010年共有建筑企业278家,“十一五”期间增加73家,已形成了涵盖房屋施工、设备安装、装饰装修、市政交通、水利电力、监理咨询等30多专业门类。
2.规模扩大,拓展市场。据统计,2010年建筑业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11家,在省外累计完成建筑产值4.77亿元,占总产值的5.1%,“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5%。
3.培养人才,科技进步。一是人才在增长。全市建筑业企业有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11036人;建造师2399人;注册监理人员208人;注册造价人员1253人。二是培训在加强。“十一五”期间培训各类人员33546人次。三是科技在进步。创造“石膏薄抹灰施工工艺”、“模具式横梁架模支撑法”等5项省级工法和先进工艺。
(三)质量安全态势平稳。
1.加强质量安全管理。质量监督覆盖率达100%,通过竣工验收的工程合格率达100%,已连续5年完成市政府和住房城乡建设厅安全生产责任制目标。
2.狠抓创优质工程和文明工地活动。“十一五”期间,54个工程被评为“四川省结构优质工程”,15个工程被评为“天府杯”工程,57个项目获得省标化工地,140个项目获得市级标化工地。
(四)建筑市场逐渐规范。
1.初步建立诚信体系。2.加强建筑市场动态监管。3.加强造价管理和服务工作。4.建立了农民工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
二、宜宾市建筑业存在主要问题和困难
我市建筑业虽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总体上仍然处于“规模小、利润低、人才紧、竞争力弱”的状况。与建筑业强市相比差距很大。主要表现在:
1.建筑业发展较慢。2.产业结构明显不完善。3.企业竞争力弱,利润偏低。4.人才素质不高,科技创新不足。5.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存在薄弱环节。6.建筑市场秩序不规范。7.扶持政策贯彻落实不到位。
三、“十二五”建筑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十二五”期间正是我市加速城镇化时期,宜宾市经济社会“十二五”规划已经把加快城镇化作为主攻方向,构建区域性中心城市、县城、重点镇、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城镇化率达到48.5%,特别是中心城区已经确定要建成100万人口、100平方公里特大城市,建筑业面临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我们要主动抢抓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坚定发展信心,用改革和发展的思路切实履行好各自职责,为推进全市建筑业稳定健康发展不懈努力。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率全局,围绕做大做强我市建筑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大力推进体制管理创新,实施科技人才兴业,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不断完善安全和质量保证体系,不断完善市场信用体系,规范建筑市场各方主体行为,着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促进建筑业健康发展,进一步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二)目标任务。
1.总体目标。产业规模和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明显增大,市场竞争力和产业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培育一批龙头干企业。2015年全市建筑业总产值252亿元,年均增长率保持在22%左右,对GDP的贡献率确保5%以上。到2015年,建筑业产值超过10亿元的企业4家以上,超过5亿元的企业14家以上,超过亿元的企业30家以上;到2015年底施工总承包特级企业力争1家,一级企业达到16家以上,二级企业达到70家以上,全市建筑从业人数达16.3万人以上。
2.经济效益和市场开拓目标。2015年,全市建筑业劳动生产率达到15.6万元/人,平均每年提高5%;利税总额超过13亿元,年均增长20%;外出施工产值突破12亿元,年均增长21%。
3.质量安全目标。全面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工程质量报监率100%,质量投诉回复或处理率100%,竣工工程质量全部达到国家标准和规范要求,其中大中型工程建设项目验收一次合格。争创“鲁班奖”工程1项、国优工程1项以上;争创“天府杯”奖工程20项以上,省结构优质工程奖工程50项以上;创省级安全文明工地60项以上,市级安全文明工地创建率达50%以上,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百亿元产值死亡率控制在4.5以下。
4.科技与人才培养目标。加快建筑业技术进步,建立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推广转化,产业素质显著提高;加强建筑业人才培育,“十二五”期间,累计培训建筑业各类人员6万人以上,新增高级工程师60人以上、工程师300人以上、一级建造师200人以上、二级建造师1500人以上;三类安全证书人员继续教育100%,特殊工种培训持证上岗率100%,建筑业一线操作人员持证上岗率达75%。
5.规范市场目标。加大建筑业法规和政策的宣传贯彻力度,规范有形建筑市场,继续巩固完善建筑业企业、从业人员、工程项目三大信用档案基础数据库,健全建筑行业信用体系,形成政府引导监管和市场竞争调节相结合的建筑市场准入和清出机制,建筑业行业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四、“十二五”建筑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一)实施“大建筑业”战略,不断优化产业结构。
1.要树立大建筑意识。2.扶持大型总包企业。3.发展优势专业企业。4.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
(二)深化企业改革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深化产权改革,建立现代企业。2.鼓励管理创新,提高管理水平。3.实施品牌战略,树立品牌形象。
(三)实施“人才科技兴业”战略,提高科技含量和人才素质
1.制订发展计划。2.加大人才培训。3.推动科技进步。
(四)确保质量安全,推动建筑业的健康发展。
1.完善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体系。2.创新监管方式,提高监督管理效能。3.突出监管工作重点,促进工程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
(五)实施“和谐产业”战略,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
1.加强招投标监督管理。2.进一步规范工程造价管理。3.保护企业和员工合法利益。4.完善诚信体系。5.加强市场执法监管。6.发挥行业自律作用。
(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为行业和企业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1.营造行业发展政策环境。2.促进相关部门密切配合。3.行业服务新突破。
微信扫一扫,去小程序咨询,了解最新销售价格动态
微信扫一扫,加入宜宾买房帮,楼盘动态早知道
三江房产网声明:一切标明来源“三江房产网”或注有"三江房产网"LOGO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宜宾三江房产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许可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三江房产网赞同作者观点。
- 临港开发区力促节约集约用地 2015-10-10
- 文旅效应凸显宜宾黄金周旅游收入超18亿 2015-10-09
- 成贵铁路9月完成投资59091万元 2015-10-09
- 宜宾等18市州将修绕城高速3条本月开建 2015-10-08
- 宜宾公交有变化29条公交线时刻表有调整 2015-10-08
- 总面积25万㎡岷江新区城市中央公园解读 2015-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