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过去的10月,宜宾楼市还算是比较平稳,土地市场倒是闹热一些。在售的楼盘,还在延续着自己的推盘节奏,小心翼翼地盘算着自己的库存情况。而摩拳擦掌的华侨城、绿地等也相继有了新动作。
在等待品牌房企入市的日子里,不知不觉间有很多名词开始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一大堆新名词,云里雾里间,就把宜宾购房者给带了进去。想起前两年市场上火热的“刚需”一词,似乎都成了久远的记忆了。
今天就来说说“刚需”吧!
宜宾“刚需”,人造的家伙!
谈及刚需,很多宜宾人肯定就要“喔”地一声,对啊!前几年铺天盖地的刚需,这两年都快成“熊猫”了,到底是市场挤走了刚需,还是购房者不需要刚需了呢?
在解释这一问题前,先说什么是刚需!
第一个例子,刚毕业三年的小李(小王、小张等都可以),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有一个不错的女朋友,家长也见了,下一步就该扯证了,父母看了一眼现在住的60平米倒迁房,说,怕是该整套房子了,这个时候,你是不是刚需。
第二个例子,新婚的小王(不特指),和妻子还在享受婚姻的甜蜜,但和父母一起住着,婆媳矛盾出来了,妻子问,我们是不是该买套房搬出去住,这个时候,你是不是刚需。
第三个例子,你老婆怀孕四个月了,宜宾现在好学校少,资源相对集中和稀缺,本来相安无事没想太多的生活,被孩子教育问题打破。你老婆说靠着好学校住,以后孩子的未来有保证,要不去那里买套房吧!这个时候,你是不是刚需。
……
站在旁观者角度看,这些都是刚需,毕竟是迫于现实需要而考虑的买房问题,但如果结合到最初的刚需定义的话,这些也都不是刚需。第一个例子,在于丈母娘经济,到底买不买房和结不结婚之间有无必然联系,也不能下绝对的定义吧!第二个例子,可以通过租房实现,倒不是非买不可。第三个例子,其实在其他城市,早已经实现租房也能享受教育等资源,也就是租售同权政策,等到这一政策在宜宾落地之后,买房和租房都不存在关系了。
说白了,现在所理解的刚需早已经超脱了最初的定义。但是,回到最初,刚需,这词其实也是一个“人造词”。
刚需,再见吧!
按照经济学的定义,刚性需求指在商品供求关系中受价格影响较小的需求。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不管价格咋变,你的需求变动是与之关系不大的。购房者就在这样的套路中,被划定了“刚需客群”的范畴里。
但说实话,价格才是对购房者影响最大的因素,不然为何大家会对现在的房价一再吐槽呢?如果说都是刚需,那自然价格就算是过山车一样起伏,购房者都应该严格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而这种需求,在前几年,宜宾楼市“小户型”、“刚需盘”的年代里,刚需往往和必买品结合在了一起。
也就是,在开发商的诱导下,购房者形成了这样一种印象:房就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得买,而随之而来的一系列名词,诸如“使用面积”、“得房率”等等,则让刚需愈发成为了市场热点。
但可别忘了,回想前几年的楼市,与刚需一起出现的还有“上不了档次”、“没什么逼格”的议论。换言之,刚需等同于低价也等同于低端。
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暗含了楼市产品的歧视链,即别墅歧视洋房,洋房歧视多层,多层歧视高层,土豪歧视改善,改善歧视刚需,作为购房生物链底端的群体,当年,刚需客群可是主力,所以说市场上炒“刚需”成为主流。
而随着市场去化加剧,产品品质化时代到来,高价改善房源悄然成为了市场头牌,而当年的名词,刚需盘,则鲜有被提及。
说到这里,基本上大家也能看出了,所谓刚需、所谓改善,都是契合市场而出现的各种热词,而等到市场出现了变化,热词就要凉凉,因为这些热词本身就是炒出来的焦点吧!
最后说几句》》
其实,不管是刚需还是其他啥名词,都能说是在特定时间节点出现的特定词汇,至于到底有否真正的意义,可能只有参与其中才能有真切感受了。不过,这市场波云诡谲,总有变动,刚需也许会渐行渐远,但可能不会消失,保不住什么时候,就又要跳出来热闹热闹的!
三江房产网声明:一切标明来源“三江房产网”或注有“三江房产网”LOGO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宜宾三江房产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许可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三江房产网赞同作者观点。
微信扫一扫,去小程序咨询,了解最新销售价格动态
微信扫一扫,加入宜宾买房帮,楼盘动态早知道
三江房产网声明:一切标明来源“三江房产网”或注有"三江房产网"LOGO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宜宾三江房产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许可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三江房产网赞同作者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