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记者从临港经济开发区社会事务工作局获悉,临港经济开发区已为11条大道、29条路、9条街和5座立交桥命名。
据临港经济开发区社会事务工作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去年8月,临港经济开发区就启动了地名规划暨首批地名命名工作,结合已建成城市道路和新增城市道路情况,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历史、民风、民情,征求群众意见等方式,形成命名方案。去年10月和11月,临港经济开发区两次邀请专家、学者和知名人士对命名方案进行了完善。今年临港经济开发区召开两次常务会议对规划和方案进行了审议。今年3月,市民政局组织有关专家、学者进行评审通过,并把方案面向社会公示,无异议。
据悉,在此次命名中,原宜宾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报经市政府批复的白沙组团96条道路中,原“白沙路”和“寨子山路”分别更名为“临港大道”和“飞云路”,原“白沙路”和“寨子山路”应予注销;原“红星路”并入“滨江大道”,原“红星路”应予注销;“泰兴街”和“荆花路”与《四川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道路同名,但道路位置略有平移、长宽有所变化,所以保留原名。
记者注意到,在此次命名的不少道路名字都包含了深刻的历史文化韵味。如北起天原路,跨中元路向南止于滨江大道的后营门路,路址系清初叙府与马湖府军事机构,全称叙马营门下江北后营区,俗称后营门而得名;北起临港大道学堂路口,向南越天原路止于中元路的马鞍路,系明代战乱时期,此地被用于修马鞍、钉马掌而得名。
“由于临港经济开发区成立时间短,建设速度快,地名规划与城市规划实现不了同步,所以及时规范道路名字是非常重要的。”临港经济开发区地名规划编制组副组长刘志斌介绍说,为道路和立交桥命名的方式很多,有以地形命名、有的以姓氏命名,此次临港经济开发区的首批道路和立交桥命名主要以体现临港经济开发区的特色为主,既保留了历史文化信息,又与时代气息相结合。
微信扫一扫,去小程序咨询,了解最新销售价格动态
微信扫一扫,加入宜宾买房帮,楼盘动态早知道
三江房产网声明:一切标明来源“三江房产网”或注有"三江房产网"LOGO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宜宾三江房产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许可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三江房产网赞同作者观点。
- 临港开发区力促节约集约用地 2015-10-10
- 文旅效应凸显宜宾黄金周旅游收入超18亿 2015-10-09
- 成贵铁路9月完成投资59091万元 2015-10-09
- 宜宾等18市州将修绕城高速3条本月开建 2015-10-08
- 宜宾公交有变化29条公交线时刻表有调整 2015-10-08
- 总面积25万㎡岷江新区城市中央公园解读 2015-10-08